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誇張!保養品稱DNA修復 食藥署要查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2/23 13:22

保養品在台灣商機無限,但現在市面上販售保養品,宣稱可修復皮膚,甚至標示「肌因賦活露」或「DNA修復」,許多民眾被這樣的專業名詞給嚇唬了,皮膚科醫師說這些宣稱「促進修復」的保養品,其實皮膚滲進比率不到1%,食藥署現在考慮修法,避免標榜「肌因修復」的商品誤導消費者。

在皮膚上塗塗抹抹,來回搓揉按摩,希望能幫助吸收,業者抓準消費者心態,將保養品命名美化,不論是「肌因覆活露」或是「DNA修復」,看似專業的名詞,其實大多是心理作用,大於實際效果。

皮膚科醫師黃政傑:「目前用於皮膚的生長因子,分子量至少都是6千以上,也就是說它分子直徑,至少都是150(奈米)以上,它其實是很難滲透到皮膚(50奈米)裡面。」

肌膚能否吸收,就看保養品的分子量大小,我們皮膚的細胞間隙,大約是50奈米,分子量500以下的保養品,才可穿透,兩罐保濕霜實際測試,分子量6000的不易穿透皮膚吸收,分子量300的雖然易於穿過細胞間,但兩者擺放在一起,肉眼根本看不出差異。

皮膚科醫師黃政傑:「像我們剛剛這隻手擦的是小分子為主的,那這隻手擦的是以大分子為主的保養品,我們都沒有辦法明顯地從肉眼去看出它的差別,我們有些時候會覺得我們擦了一個,保養品上去之後,它好像很快的吸收的感覺,其實它可以藉由添加一些揮發性的成分,那跟它實際上添加了一個什麼樣子的營養素,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醫生說這些宣稱可促進修復的保養品,大分子根本無法穿過皮膚,滲透率可能不到1%,醫生也提醒,不要有質地迷思,不論是精華液、乳液還是乳霜,都直視型態的差別,真正影響穿透率的還是分子量的大小成分,為避免業者將「基因」改為「肌因」,規避法令,食藥署已經研擬修法禁止,避免產品誤導消費者。

#保養品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65

0.0416

0.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