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百工圖】歡慶元宵就靠它! 手工燈籠傳5代

記者 魏嘉良 劉德芸 / 攝影 江俊彥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2/17 19:3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元宵節,不少小朋友提燈籠過節,但你知道嗎,燈籠上的圖案大有學問,例如老虎的頭要往哪邊轉?嘴巴該不該張開?公龍和母龍,哪一隻該掛哪一邊?都有規矩。今天的「台灣百工圖」系列報導,帶您認識「手工燈籠」這項行業,從砍竹子、編骨架、糊紙到彩繪,師傅樣樣自己來,即使時代改變,他依然堅守祖傳技藝。

外頭辦廟會敲鑼打鼓,燈籠店裡卻靜悄悄,林師傅和太太一個編燈骨、一個題字畫畫,各自忙著,雲林北港僅此一家手工燈籠舖,130多年下來傳到第五代,堅持傳統作法,拿這對龍燈來說,左邊一定是公的,右邊一定是母的。

燈籠師傅林聰賢:「由內往外看,左手邊是大邊,有點綴鬍鬚,表示是男生;這個沒有點綴鬍鬚,兩個剛好就是一對。」

燈籠上的圖案,方向錯不得,尤其用在廟會祭典更是講究。燈籠師傅林聰賢:「這個老虎如果轉頭,不好,這樣會傷人,牠如果是下山虎,整個老虎這樣下來,臉朝這邊,不要轉頭,那OK。」

燈籠有許多學問,做法也繁複,竹子削皮截枝,用交叉方式編織,再來刷漿糊,將紙張平整黏上骨架,最後彩繪上字,從削竹子到完成,一天大概只能做3個燈籠,而且體積越小難度越高。

燈籠師傅丁秋香:「它空隙很小,做很慢,而且竹子要剖得很細很細。」

分大小、材質也不同,紙燈籠形狀固定,布燈籠收縮自如。燈籠師傅林聰賢:「把它合起來,就跟雨傘一樣,好像一支雨傘,所以老一輩的人說這個叫雨傘燈。」

機器興起,手工燈籠鋪越來越少,雲林之外,大概剩鹿港、台南和高雄,廟宇還是主要客源,但林師傅有信心,他說社會再進步,宗教信仰也絕對不會沒落,傳統燈籠有基本市場,百年家傳手藝,更是無法被取代的珍貴資產。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元宵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20

0.0379

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