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打造自然生態! 王坤禾的養蝦路

記者 吳安琪 / 攝影 曾福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1/02 22:0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雲林口湖海邊,冬季的風大到讓人,連自己講話都聽不清楚。養殖業者王坤禾:「這個還不算大,這個風很舒服,大的風如果你沒有戴帽子吹,頭會痛,所以我們海邊的人,去台北的話,韌性很強。」

所以王坤禾也還是一樣,早晚各巡魚池一趟。王坤禾:「這個是每天要做的,譬如測它的溫度、PH值、鹽度、亞硝酸、阿摩尼亞。」

王坤禾有10個養殖池,魚池平均邊長約100公尺,巡一趟下來,等於跑10圈操場,池裡,跟這裡大部分養殖戶一樣,主要是白蝦跟文蛤,不同的是,王坤禾完全用海水養殖。王坤禾:「這是測它的鹽度,一般我在養,我的鹽度比較高,都有千分之35,跟海水的鹽度一樣。」

其實就是海水,魚池旁、堤防之外,就是大海,打開水閘就有海水過來,大海裡,平常不引人注意的寶,也會跟著一起過來。王坤禾:「海水浮游生物的營養,有omega3,EPA,DHA,還有各種微量元素,鎂鋅錳鈣,我們的小蝦、小魚吃了牠,有這個營養,大魚大蝦又吃了牠,吃了小魚小蝦,所以,牠的營養是一直累積。」

也就因為有這種大海累積出的營養,王坤禾說,吃得精的饕客,常覺得淡水魚蝦的風味,比起海水魚蝦,略遜一籌,只是好多年以來,不少養殖戶習慣抽地下水來養魚蝦。王坤禾:「加地下水淡化的話,魚蝦會長得比較快,但是它比較不會那麼健康,吸收的養份也比較少。」

所以王坤禾寧可比別人多花至少1個月的養殖時間,而不去抽地下水,這樣也減少對地層的影響,不過王坤禾也解釋,其實雲林海邊本來就地勢低漥,早年他爸爸跟其他很多農民的田,就被海水倒灌過好多次,所以大家才改養魚。

王坤禾:「我爸很辛苦,他工作時間跟著月亮走,不是跟著太陽走,有時候晚上退潮,為了要排水,或是明天要抓,他3點就要起來,去把水門打開,讓它排…。」

小時候也常幫忙的王坤禾,練出一身好水性,不過年輕時,他做的是電器相關工作。王坤禾:「小時候媽媽都很不喜歡我們留在這裡,因為生活很困苦,都想我們找個工作,好好做就好。」

只是看著爸媽年紀大了,10年前,年過40的王坤禾,回到家鄉,像小時候那樣,跟著爸爸一起養魚蝦。王坤禾:「我剛回來的時候,也是跟著傳統的用藥啦,反正出去賣,大家也不會去講究,那一個轉捩點是民國92年,我們台灣出口到歐盟的台灣鯛,那時候價格很好,但被驗到藥物殘留,被退貨了,所以我們開始去了解,93年,屏東發生石斑魚孔雀石綠事件,大家發覺,欸,以前我們用的藥,我們自己在吃,都不知道原來它會致癌。」

不好,要改,第一關,卻是爸爸對兒子的革新,沒信心。王坤禾:「他非常反對,說你這樣一定養不活,人家用藥都養不活了,你這樣怎麼可能養得活。」

王坤禾的想法則很單純,要是養出來的水產,自己吃了會擔心,那又有甚麼意思,只是要求安心,先要付出很多努力。王坤禾太太孫杏宜:「他每天睡覺,床上一定擺一堆書,所以我們的房間,都是書。」記者:「都是養殖?」孫杏宜:「對,都是養殖業的書,他真的很用心在這個區塊,包括哪裡有什麼教育訓練,他都滿積極。」

王太太就只好先幫王坤禾當長輩的抱怨垃圾筒,水怎麼放那麼深哪,還有堤岸上草那麼多,這魚池主人太懶了吧,不過王坤禾都有道理,水深,溫度才不會劇烈變化,草多,雖然可能藏老鼠,不過也會有蛇來吃鼠,又何必用除草劑呢,天生萬物本來相生相剋,所以蝦蛤之外,池子裡,還有虱目魚,互相都能幫忙清潔、製造食料,而王坤禾誤打誤撞,放進了兇猛的龍膽石斑,也有另類效果。

王坤禾:「只要蝦子不健康,行動比較慢,就被吃掉了,所以能夠活到大的,是很健康的,能逃過,石斑的追殺跟疾病的侵襲,才能養到比較大。」

一片波濤底下,原來那麼熱鬧,當年就靠具體可見的成績,王坤禾家裡,兩代間的爭執逐漸平息。王坤禾:「我就說,你先一個池塘,讓我試試看,用一個對照組嘛,他用傳統的做法,我這個做法,後來,發覺他的沒有比我好啊,我的後來越來越好。」

到底水底的環境有多好,王坤禾可是很仔細地觀察、紀錄著。王坤禾:「顯微鏡看水裡面的藻,那個藻長甚麼樣子,像橈腳類很多種品種,我要知道,這個是不是比較好,我用什麼東西去培養,它長出來比較好,透過經驗,下一年度,我們就用這個方法。」

王坤禾有時會把顯微畫面,放上電視請爸爸看,這些細微的地方,也有他的努力。王坤禾:「這個都是小魚苗、小蝦苗,喜歡吃的東西,這個活的。」

當然還是有意外,有時一、兩場雨,就讓水裡的微細生態劇烈變化,結果就是蝦蛤大量死亡,曾經有一次,折損8成以上。王坤禾:「很沮喪啊,我都講養魚,你就水排掉,屍體腐爛掉,這個貝殼死掉,還要把貝殼清掉,才能重新養,我都講文蛤養失敗,還要幫牠辦一個告別式。」

因為不清乾淨,病菌會在池子裡留根,而沮喪的感覺,王坤禾也不讓它在心裡留根,還是要去求知識。王坤禾:「很多知識是我們不懂,其實不是說什麼運氣不好,我不相信運氣的事,到最後我歸出一句結論,是我們知識不足。」

後來他就研究出,要打造池裡的自然生態,原來從第一步-清池子,就要開始。王坤禾:「裡面裝的是茶粕,茶粕是榨苦茶油的茶渣,它含有皂素,所以它可以殺菌消毒,它是天然有機的,它不是化學的。」

老阿嬤級的清潔方法,現在被王坤禾用來取代化學藥劑。王坤禾:「這個效率會比較低一點,但是對我們的環境會比較好。」

所以就多花些功夫,背上重重的這麼一桶茶粕,在池底灑個週延。王坤禾:「它的泡泡起來以後,消失掉,夏天大概3至5天,冬天要5到10天,看溫度狀況還有水、風的狀況,風大的話,它會很快讓它分解掉,分解掉以後它會長蚊蟲,長橈腳類動物出來,我們利用那個東西,餵我們的蝦苗。」

當然,還不只浮游生物,王坤禾一天一次,為魚池做營養補充,這裡又一個講究天然。王坤禾:「這裡開始作業了,她要從冷凍庫裡面拿出來。」

這冰凍成一大塊的統稱下雜魚,早上才從蘇澳、南方澳漁港送過來。王坤禾:「捕魚捕回來的魚,裡面有好的,挑起來賣給我們吃,我們人不喜歡吃的,或是不好吃的、小隻的,就拿來當飼料,這是最天然的飼料,那如果你去配合(人工)飼料的話,配合飼料的配方,它會加一些添加物。」

所以即使這些不起眼的魚渣,其實比飼料貴了不少,又得天天新鮮準備,王坤禾說,既然不用藥,就要貫徹始終,而這麼餵一次,又等於跑操場10圈。記者:「全部餵完了嗎?喔,動作好快欸。」王坤禾:「對啊,不然那麼多池。」

動作要快,因為天很快要黑了,趁著蝦子的晚間散步以前,要把蝦籠布置起來。王坤禾:「我要綁網子在這裡,等一下我會進水,從這裡進水。」記者:「這個跟大海互通的?」王坤禾:「對,我會把這個打開,讓它水流通,一般今天的話,我用一個就可以,今天的水,等一下水會進來滿多的。」

就讓蝦子散步散進籠子裡,接下來等第二天早上,看成績。王坤禾:「還跑進一隻河豚啊?2隻啊?」記者:「不會對你的蝦造成影響?」王坤禾:「不會不會,我這裡就是自然生態,尤其跟那邊不一樣,這個水直接可以進來,牠們順著水就跑進來。」

突然被抓,這河豚可真生氣,另一隻龍膽石斑可能也不怎麼開心,本來正大快朵頤,被打擾了。王坤禾:「牠吃了一條蝦子,所以你看牠肚子都撐歪了,牠的胃很強壯,所以牠吃東西這樣吃的。」記者:「牠就這樣硬吞下去喔?」王坤禾:「對,牠是一口吞下去。」

這隻龍膽石斑還不算大,估計養不到半年,明年牠的重量大小會倍增,這是一種高換肉率、高經濟價值的魚。王坤禾:「中國大陸那邊也是養很多,他養我們一倍,但是不夠吃,他們的水,不知道是水質的關係,他們,聽說他們魚不好吃,那應該是水質的關係啦。」

而王坤禾這裡不只水質好,還加上他有耐心,讓魚蝦在這環境自然慢慢地長大。王坤禾:「這個鬚很長的話,表示牠的密度比較低,高密度養殖,牠的鬚會斷掉,因為太擁擠了。」

王坤禾蝦池裡的養殖密度,是一般的1/6以下,有開闊的環境,蝦蛤就更不生病,更不必用藥了,王坤禾一切順應自然,所以他不認為自己的環保養殖方法,犧牲了甚麼,一隻隻清透強健的蝦,就是報償。

這樣的品質,他也小心用急速冷凍保存起來,送到都市消費者手上,不過關於好蝦的烹調,王坤禾覺得有個習慣很瞎。王坤禾:「其實一般我們煮蝦,很多人都放太多水,所以牠的甜份、營養,會溶解在水裡面,那鮮悶的蝦,你又不吃牠的湯,所以很可惜,一般我的煮法是,蝦多的話你就不要加水,如果你的蝦比較少,牠的水分比較少,我們就加個20c.c.就可以。」

另外,注意到了嗎?酒啦、油啦、蔥薑蒜啦,也都通通不用,等蝦子一面紅了,不用掀蓋,翻一翻鍋,蝦子全紅就可以關火,再悶個3、5分鐘,上桌!王坤禾:「我們剝蝦子是這樣,是這樣吃的,你看你剝起來牠非常,頭完整,不會頭就斷掉,那不新鮮的蝦你這樣一剝,頭就斷掉分離了。」

從小愛吃海鮮的王坤禾,希望大家不要錯過美味。王坤禾:「一般我們講,就這個地方最營養,一般人吃這個部分,我是先吃這個。」

一口咬下,蝦頭鮮甜,蝦肉爽脆,不特地去剝除的話,蝦鬚甚至會一直牢牢跟身體連接著。王坤禾:「你也可以把它咬掉,一口吃,剛才我是先吃掉,這樣就可以了。」

幫別人服務要這樣,而服務的對象,當然是太太囉!孫杏宜:「要我馬上吃嗎?」王坤禾:「吃吧。」孫杏宜:「我吃得很不好意思。」

不必不好意思,王太太也辛苦了,這1、2年,王坤禾開始打造自家品牌,不透過盤商,直接跟消費者面對面,這個工作,都是太太在忙。孫杏宜:「你一定要去告知客人,你的養殖方式,因為大家很注重健康,客人買回去,我們都會告訴他,你不必買多,買個半斤試試看,有什麼問題來找我,客人接受度很高。」

有了肯定,王坤禾更進一步,客人要多少,他再抓多少,不在等待客人上門的過程中,徒然讓鮮度流失。王坤禾:「我們找出另外一條路,就是做比較精緻的、比較優質的,少量、優質的東西。」

孫杏宜:「第一個月比如我賣出20個客人來講,幾乎都回流,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一直增加,對。」記者:「這樣滿高興?」孫杏宜:「很有成就感。」

王坤禾還有個成就感,就是爸爸也贊成他的做法了,老人家沒說甚麼,可是總默默地幫著忙,一家人一起為近年遇上瓶頸的養殖漁民們,找一條揚眉吐氣的路。

◤人氣精選文◢

👉『薔薔』撩男祕訣 分享如何遠離渣男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養殖業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77

0.0361

0.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