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日子要更好】鹹魚翻身!白米村「木屐觀光」賺千萬

記者 蕭子新 / 攝影 魏嘉良 宜蘭 報導
發佈時間:2006/06/19 22:2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你有多久沒穿木屐了呢?在日據時代跟光復初期幾乎人人一雙木屐,但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卻幾乎完全不穿木屐了。我們要帶您到宜蘭縣白米村來看看,這裡曾經是台灣木屐最大的生產中心,但工廠全倒了,村民怎麼找到生路,10年前他們做了一個決定,發展「木屐觀光」,10年後,他們開始收割,創造出一年上千萬的觀光產值,「日子要更好」,白米村民靠著將產業轉型,做到了。

白米村工作人員:「歡迎我們櫻花公司的嘉賓,蒞臨白米社區木屐文化館。」

從一台台遊覽車下來的遊客從沒停過,不一會兒就擠爆了活動中心。

白米村工作人員:「以前爬山的時候沒鞋子,打赤腳,所以把這木屐前面拆下來,這樣走就不會滑。」

工作人員滔滔不絕,講的是木屐,手上拿著的是木屐,牆上掛著的也是木屐。這裡是宜蘭縣白米村,沒產白米,過去到曾經是台灣的木屐生產中心 只是社會變遷,沒人穿木屐,工廠全關了,日子怎麼過下去?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賴永成:「當初就是經過我們理事會開會討論的時候,很多人抱持著反對的立場,他們說木屐已經沒人穿了。」

沒人看好木屐觀光的點子,但村民們還是硬著頭皮做了再說,10年過去,堅持成就了這番好光景。

白米村工作人員:「好!預備開始,一二、一二,腳抬起來。」

記者:「你們從新加坡來?」新加坡遊客:「對!」記者:「怎麼會知道要到這裡來?」新加坡遊客:「導遊啊。」記者:「是特地來宜蘭這邊玩?」新加坡遊客:「對!」

百米村紅了,還紅到新加坡去,瞧這些新加坡遊客聚精會神做手繪木屐,還有皮雕,以及各種創意木屐,一雙從350元起跳,挑選加拿大進口的檜木,現場就做給你看。

木屐要重生,總要有人會做,陳師傅40年前就會做木屐,但英雄苦無用武之地,一度當個大廈管理員糊口,總算,白米村讓他的手藝,重新發光。

白米村木屐師傅陳信雄:「白冰冰她都要穿高跟的,所以我給她設計很穩定的,底比較大,讓她穿了之後,怎麼唱怎麼跳都沒問題。」

是木屐,讓白米村重生,還是白米村,讓木屐重生 一年上千萬的文化產值,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74

0.0437

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