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藏高原,除了牧馬放羊,還有什麼值得城市人一看的?今天的青藏之旅系列,我們的記者要帶您去看一片白色海洋,這片風大又乾燥的區域,每年為青藏高原賺進約13億台幣。
這不是雲霄飛車軌道,它的一端連通察爾汗鹽湖,365天全年無休,將鹽鹼原料送進另一端的工廠,並帶來13億台幣的年利潤。
TVBS記者王德愷:「食鹽是青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雖然這裡風大,而且非常的乾燥,但是多年來(他們仍然)辛勤地採鹽來應付每天的生活所需,而這只是青藏高原民眾,艱辛生活中的一小部份。」
苦日子終於看到盡頭,新技術引進後,採鹽工人不必再頂著狂風,險險地走在薄鹽層上,一切有懸浮式採鹽船代替。
TVBS記者王德愷:「這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它總共的面積是,5千8百多平方公里。」
埋頭苦幹上百年的高原子民,這才發現鹽並非賺錢的唯一產物,腳下這潔白廣闊的鹽湖,面積比台灣還大,若只生產食鹽,存量足夠全中國大陸人民吃上2萬年。但是這兒現在不產鹽,他們專心加工經濟價值更高的產品,氯化鎂和鉀肥。
青海鹽湖發展公司宣傳部主任李陽:「把這個我們水底下結晶出來的,我們的這個礦石打碎,打碎之後和這個鹵水,透過礦漿,通過中間這個管道,把它吸上來。」
僅僅氯化鉀存量,就還能開採120年,更值錢的還有鋰與硼等礦物。工廠裡粉塵飛揚,生產線工人們的辛苦,其實不比在鹽湖上採鹽輕鬆,但收入卻已翻了3、4倍。。
TVBS記者王德愷:「在這個相當於,5個死海這麼大的鹽湖,其實蘊藏了相當多的資源,不過因為技術還沒有成熟,因此還有待開發。」
技術雖不成熟,但是潛力無窮,青藏子民們期待自己有一天,能不再是經濟上的邊緣弱勢,而是西部大開發的主要角色。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