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醫療斜一邊】石碇4000人 只有1個衛生所醫師

記者 廖盈婷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07/05/21 20:0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在台灣,醫療資源雖然豐沛,但卻有多處不平衡的現象.體檢台灣基層醫療,發現這天秤往往偏了一邊,今天「醫療斜一邊」的專題報導,要來看城鄉醫師的不平衡,在石碇鄉,4千多位居民只有一位衛生所的醫師。如果住在山區的病患,行動不便恐怕得自立救濟,而TVBS也發現一位中風七年的老婦人,過去6、7年的復健,靠的全是她丈夫自己發明的復健設備。

一大早,蕭秋勇醫師跟助理前往病患家中。石碇衛生所醫師蕭秋勇:「阿嬤身體好些了嗎?弟弟喔,長牙齒了沒?」阿公:「很慢啦。」

4000多個居民,對蕭秋勇而言,都是很熟悉的朋友,因為整個石碇鄉只有他一位醫師,於是「順便」檢查身體,在小鎮裡是家常便飯。

但時間總不能耽擱,因為後頭還有更多病患,需要被照顧。蕭秋勇:「手跟腳,要常常幫她運動,才不會一直僵硬下去。」

這一待,就是1個鐘頭,後頭還有病患在等著,不過,外面的人也不敢進來開業。蕭秋勇:「因為(人)太分散了,能吃到的人有限。」

這是車子到的了的地方,但在石碇鄉山區有很多必須靠著雙腳才能進入的地方,迷路,同樣也變成石碇鄉裡的「家常便飯」。居民:「從這裡到對面那裡。」蕭秋勇:「你帶我們去一下啦,你也順便運動。」居民:「好。」

穿越顛簸的路,來到賴阿伯的家,他的妻子中風7年了,這一天「終於」看到醫師,過去漫長的復建全都靠賴阿伯一手包辦。居民:「這2支是她自己買來曬衣服的。」

只能苦笑,因為他也曾經想過要找醫師,但是山路難行,兩老最後的選擇,先靠毅力救救自己。中風病患家屬賴阿伯:「有一個綁在這,還有一個在這裡。」

帽子,再怎麼熱都戴著。賴阿伯:「幫忙她把身體的毒素排出。」

久病成良醫這句話,似乎不無道理,幸好,走不出去的山路,衛生所這唯一的律師,例行的逐戶拜訪找到他們。蕭秋勇:「我們幫你多復健,你就會更進步。」

蕭秋勇:「4000人能服務到的人口,大概只有2000人左右,不過2000多個人,也是蠻大的一個負擔。」

中風病患家屬賴阿伯:「不行,不能生病,一生病就完蛋了。」

在石碇鄉,人口數約4千人,但是醫師只有一位,對照一線之隔的台北市,300多個人口就能得到一名醫師的照顧,石碇鄉居民等待問題能有解決的一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0

0.0441

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