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民眾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著不斷攀升的詐騙案件,如此一來更不容忽視,詐騙分子利用各種手法進行詐欺,包括假冒瓦斯公司、假投資詐騙和帳戶詐騙等,對民眾的財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根據統計,自2017年以來,全台灣每年平均有超過兩萬件的詐欺案件,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攀升,甚至只有6%的人沒有接到過詐騙訊息,華江里里長洪佳君表式,數據中6%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手機或電話,所以無法接收到這類訊息,面對這樣的情況,華江里針對大型活動配合派出所的宣導,並通過巡守隊的志工向居民宣傳詐騙的相關信息。
根據刑事局的統計,2022年共發生了2萬9702件詐欺案,造成的總財損高達69億6159萬元。其中,假投資詐騙案件數雖然僅排名第2,但由於金額高,總財損高達34億2255萬元,位居首位。
刑事局打詐中心金融研析股股長洪丞奇指出,詐騙分子常常冒充名人或投資老師等身份,利用他們的影響力進行詐騙活動,他們會建立群組或社群,吸引民眾加入,然後通過「養、套、殺」等手法進行詐騙。為了對抗詐騙活動,刑事局與銀行合作開發了鷹眼模型,截至2023年第1季,已經成功阻止了75起詐騙案,涉及的金額達到了8000萬元。一旦發現帳戶異常,如快速進出或長時間不使用的帳戶突然出現大量金流,系統會立即跳出異常警示,凍結帳戶或禁止開立新帳戶。然而,這也可能對多年來推動的普惠金融政策產生影響。
資安專家劉彥伯表示,通常有三種人容易成為詐騙的受害者,一是沒有工作且需要穩定收入的人,二是在求職過程中被盜取帳戶相關信息的人,三是直接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帳戶的人。另外在銀行業者的觀察中,許多警示帳戶與低薪、流動性高的行業薪轉戶有關,這些人往往屬於弱勢族群,具備普惠金融的資格。如果拒絕開戶,將導致他們無法獲得相關補助。
為了打擊詐騙,政府也通過修正洗錢防制法案,增訂了無正當理由收集帳戶和帳號的罪名,最高可處以5年徒刑,以此防止詐騙活動的發生。然而,仍需要民眾的警惕和自我保護,避免成為詐騙分子的下一個目標。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