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征戰錄」系列報導,今天為您介紹全球第3大、亞洲第1大的健身器材集團,總公司其實就位在台中市大肚山區,集團創辦人羅崑泉曾經當過老師,也考上海關,但他放棄這些鐵飯碗,選擇自行創業,花了38年時間,一路從代工生產啞鈴、跑步機到自行創立品牌,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羅崑泉把校園的管理帶入公司,強調有管理才有紀律,有紀律才有效率,秉持這個理念,讓他成功把MIT跑步機帶向全世界。
生產線上,一部又一部機台掛上跑帶、鎖上螺絲,跑步機陸續組裝成形,組裝好馬上測試運轉功能,填寫紀錄,接著還要立刻送進靜音室做寧靜度檢測。生產部經理吳勝義:「傳動系統噪音量測你在運動的時候,你希望是一種享受,享受那種運動的樂趣,而不是有一些噪音的干擾。」
這個不算大的廠房,隱身在台中市大肚山區,卻是目前全球第3、亞洲第1大的健身器材公司,帶領MIT品牌行銷全球的就是他,集團創辦人羅崑泉。健身器材集團董事長羅崑泉:「用你的身材來賣我們的器材,這樣大家才會相信。」
曾經當過老師,也考上海關,但羅崑泉卻選擇放棄鐵飯碗,走上創業之路,1975年,他接下人生中的第1筆訂單,幫外商公司生產啞鈴,當年蓋出來的小工廠,就是現在健身集團的發源地。羅崑泉:「沒有紀律就沒有效率,沒有效率,公司一定會倒閉,哈、哈、哈,大家都要唸。」
跟著羅崑泉在廠區繞1圈,不難發現到處都貼滿標語跟標準作業程序,他強調有管理、有紀律跟效率,讓他的公司在38年內,一路從代工到自行創立品牌,成為全球第3大集團,2012年營業額超過150億台幣,市佔率將近10%。
羅崑泉:「像水果接枝,把我們的生產跟美國的行銷接合在一起,這樣才會成功。」
除了台灣,健身集團也在大陸、美國設廠,世界各地分工生產,節省成本,由總公司掌握跑步機馬達、操作面板等關鍵技術,維持品牌競爭力。集團廣告片段:「也許你不知道為了愛,跑過了這麼多的路。」
除了生產健身器材,羅崑泉也大手筆拍攝企業形象廣告,建立品牌形象,即使高齡70多歲,還是堅持每天在跑步機上健走30分鐘,用他強調的,拿身材賣器材的健康概念,讓MIT跑步機繼續跑向全世界。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