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前進新南韓】李明博提新政 提升南韓外語能力

記者 吳宗達 / 攝影 蕭應強 南韓 報導
發佈時間:2008/02/26 22:2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李明博正式走馬上任,他就職後馬上要啟動的一個重大施政,就是要提升南韓人的外語能力,李明博把這個施政當作他的「第二個清溪川事業」;事實上除了學英語,南韓正視到大陸經濟崛起,也一窩蜂開始中文,中文教師相當搶手,月薪高達12萬台幣,間接受惠的,還包括台灣人在首爾開的鼎泰豐小籠包店;記者吳宗達和蕭應強在南韓的報導。

不是很流利的中文,對上標準北京腔中文,首爾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中文補習班裡,上班族犧牲午休,趕場學中文;2007年,中韓雙邊貿易,金額高達美金1500億,幾乎是美韓以及日韓總合,看準中韓雙邊貿易榮景,學中文成了職場新寵,更幾乎成了全民運動。

學生:「我只是家庭主婦,中國很大的國家,還有英語,所以有都學習,所以沒有...優點?沒有優點。」

有父母親帶小孩,一起上補習班上課,隨著大陸崛起,風靡亞洲的韓流,遭到「漢風」反撲;首爾1千萬人口,至少40萬人開口說中文,每年2萬人參加大陸舉辦的漢語水平考試。

補習班學費一個月6萬台幣,到上海復旦大學留學,拼過美國哈福,大學生拼漢語托福,父母擠破頭,將小孩送進華僑學校,南韓小孩比華僑小孩還多,中韓建交,加上北京辦奧運,南韓人學中文光景,不可同日而語。

王老師:「沒跟大陸建交的時候,同學主要是中文系學生,然後他們覺得不夠的時候,會到台灣去學習,其實那時候同學們學習的更努力,比現在,我覺得是強多了。」

不僅名師月收入大約12萬台幣,一般老師一天上不到6小時的課,薪水也有個5萬台幣入袋,強調只說中文的茶館,更是孕育而生;從點餐到做菜交流,嘴巴講的、腦筋想的,全是中文。

服務生:「你們需要點什麼茶?」顧客:「有什麼茶?我們要選一個吧,一種嗎?」服務生:「不是,一個人選一個。」

留學旅遊加上商務人士市場,來往中韓飛機航班,每個星期高達840班次,比韓國國內線還多;漢風熱潮更是吹到飲食文化,中國菜餐館一家接一家開,風靡兩岸的鼎泰豐小籠包,再技術轉移下,在首爾登陸,征服高麗泡菜。

TVBS記者吳宗達:「首爾的鼎泰豐,除了高朋滿座之外,還有台灣吃不到的泡菜小籠包。」

將泡菜微妙融入小籠包,別俱風味,吃不慣外國菜的首爾民眾,也吃的津津有味,讓2007年1.8億台幣的業績,顯的特別亮眼。顧客:「雖然有點油膩,但是很好吃,跟我們國家的食物不一樣,很好的。」

面對大陸崛起,南韓全國上下全力以赴,要在東亞經濟體系內,搶得絕佳競爭優勢!

#南韓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15

0.0586

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