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共膳同樂 蔡家村作伙午餐

記者 徐沛緹 / 攝影 陳柏華 報導
發佈時間:2009/09/27 22:2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蔡瀛:「蔣媽媽,來喔,來喔,早,早,早,早啊,等你們,等你們來幫忙囉,有時間就來啊,很樂意啊。」 每天中午以前,住在淡水鎮上的蔣媽媽,和這群已經升格當阿嬤的老鄰居們,就會來到位在山區裡的蔡家村活動中心,每個星期一到五中午,在這裡都有一場爺爺、奶奶們的午餐約會。 蔣媽媽和她的老鄰居們,也是午餐約會的成員之一,不過開飯前,他們就已經先圍著食堂門口的大樹,一邊聊天,一邊摘起等會要下鍋的菜。蔡瀛:「今天摘比較快喔,對啊,人比較多,人多摘比較快。」 這時候,廚房裡也正忙著,具有廚師執照的陳媽媽,白天孫子去上學,她熱心地天天來這裡當志工,爺爺、奶奶們吃的午餐,都由她一手包辦。蔡瀛:「他們竹筍都她先生跟里長種的,然後他們要自己去挖,挖一挖以後就回來大家分享,這都大家都會拿過來,我們就有什麼吃什麼,不過絕對營養、要少油、少鹽,你看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少油、少鹽,有時候慢慢改變口味,因為老人家慢慢,我本來煮他們半個月不吃,每次都倒掉耶,他們都半個月都在嫌,那個我都每天煮,吃到現在習慣了。」 陳媽媽掌廚,堅持每天大家的菜色裡,一定要有菜、有蛋,營養均衡,爺爺、奶奶進食堂前,陳媽媽早把狠話說在前頭,就算有人挑嘴,不顧健康,她也會變著法子,讓大家接受。陳媽媽:「我去買就是比如肉、蛋、海帶,我們這個,我們一餐就是,你看就是有一個蛋類,不管我昨天是洋蔥炒蛋,今天就菜埔蛋有一個蛋、有一個葉菜類、有一個肉類。」 陳媽媽在幫大家準備午餐前,還得先做好二十幾個便當,因為有些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家,沒辦法一起來吃午餐,山路又遙遠,所以就幫每個人準備好寫上自己名字的飯盒,中午前,為另一群獨居的爺爺、奶奶們,把便當外送到家,食堂中午很忙碌,還好裡裡外外都有蔡瀛幫忙。蔡瀛:「這個要幾元,這3、4元,加肉和加這塊紅蘿蔔加一些。」 蔡瀛:「11點20之前要送出去,因為至少要40分鐘,所以12點鐘之前,一定要送到,要不然那個老先生會在門口,一直等你慢個5分鐘,他們就很急了。」 之所以那麼了解老人家,望穿秋水的心情,其實是60歲的蔡瀛,5年前,剛剛從南部報社退休,回到故鄉蔡家村,準備投入蔡家村信仰中心,保生宮的總幹事選舉,在挨家挨戶拜票的過程中,才發現童年記憶裡的家鄉,已經大量人口外移,年輕一輩的出外謀生,在山區裡的蔡家村,就只剩20多戶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蔡瀛:「那老人家,他們有幾個共同的特色,就是吃飯的問題,是他們最困擾的,尤其你如果到中午時間去拜訪的時候,他們都會很不好意思,有的人甚至躲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吃的問題都不是很好,有些是早上吃剩下的,那留到晚上,留到中午,那中午吃剩下的就留到晚上,所以這個吃呢,變成鄉下裡面的一個農戶的困擾。」 身為蔡家村,第一個念完大學和研究所的人,想為家鄉做點事,受過報社工作訓練的新聞鼻,讓蔡瀛覺得應該就從改善老人家吃的問題著手。蔡瀛:「當初呢,有幾個我的前輩,我的長者、我的叔叔、伯伯,他們有6個人,6個人,一個人捐了10萬元,總共60萬元當基金。」

募到共膳基金也籌備好廚房,而且是免費請村子裡的老人家一起吃午餐,結果卻根本不是蔡瀛想的那樣。蔡瀛:「剛開始我們免費吃3個月,結果來的沒有幾個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來這邊吃東西共膳,來這邊共同吃飯呢,好像有點會被人家笑,因為他們會認為說子女不孝,才會被去給人家養。」

保守的小村落裡,長輩們改變觀念的速度,讓歸鄉遊子蔡瀛一度覺得挫折,這天中午,97歲的盧阿嬤和70歲的兒子,一起來到食堂前,還是忍不住對蔡瀛提出這樣的疑問。蔡家村村民盧阿嬤:「他們會不會報說我兒子,沒給我吃飯,沒有,沒有。」

蔡瀛:「後來,我們開始酌收,到第四個月以後呢,我們開始酌收,那時候就是,1個月收1千元,從禮拜一吃到禮拜五。」

為了顧及老人家的自尊,共膳制度開始有每餐30元的收費,不過蔡瀛還得多花些心思,把老人家都請到這裡,每天中午12點以前,食堂門口的大樹下,就是老人家們等待午餐的乘涼聊天處,這時候蔡瀛就會跟大家分享,他最近又有什麼新計畫。蔡瀛:「我們這些都是晚上練功夫的高手,飛簷走壁,還有這些,都是晚上練功夫的,我們都是清兵,不是枝仔冰喔,今天晚上要去淡江大學,到淡江大學去練。」

蔡瀛幫爺爺、奶奶們安排的功夫課,看來很受大家歡迎,還變成大夥開飯前,比手畫腳動起來的討論話題,這幾位婆婆、媽媽,漸漸能認同蔡瀛的想法,只要是還能走、還能動,每天中午和大家一起吃飯聊天,何嘗不是讓銀髮生活更有朝氣的改變。蔡家村村民:「感覺喔,以前在家裡,你就是一個人,反正你早上起來就是渾渾噩噩的,做一點自己的事情,電視看一下,打發時間,中午就到了,睡個午睡。」

蔡家村村民:「他辦這個,給我們這些老人都感覺到,喔,真的很快樂。」記者:「變得更有活力?」蔡家村村民:「她本來去年的時候,前年啦,心裡面很鬱悶,因為她剛剛老公過世,然後那時候,她就每天除了看電視,要不然就在哭啦,就每天坐在那邊哭,後來我們就勸她說,妳來這邊跟大家來共同生活,我們很多的活動,她幾乎都有參加。」蔡家村村民:「這樣好,這樣好,我們就不客氣了。」

不再是像從前一樣的存疑、排斥,每天中午的這頓飯,反而讓阿公、阿嬤天南地北打開話匣子。蔡家村村民:「你準備種什麼菜,紅、白蘿蔔,現在這個季節,現在種什麼菜比較好,現在種什麼菜,白菜、高麗菜,也是現在這個時候,這兩天種的,里長說都給鳥吃光了。」

這桌阿公,聊的都是些農村生活點滴,隔壁桌的阿嬤們,就把小孫子如何頑皮又淘氣說給人聽,日子久了,蔡瀛漸漸發現,大家好像都比開飯時間提早到,吃完飯又圍著樹下捨不得走,而且還很期待蔡瀛多采多姿的安排。蔡瀛:「我們就下午唱歌、卡拉ok,唱歌到2、3點,再整個遊覽車載去玩,到處逛逛。」

就連97歲的盧阿嬤,午飯後,也跟著大家在大樹下聊開、笑開。蔡家村村民盧阿嬤:「給你們請吃飽了,我要回去了,給你們,大家賺大錢,改天我兒子娶媳婦,妳要來喔,妳這麼會講,這麼會講四句聯。」

5年下來,蔡家村的共膳制度,還有一個收穫,那就是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天,還能把心情和胃口都打開。蔡瀛:「共餐的時候,你可以注意到對方的生理狀態,有時候婆媳吵架,心情不好,可能吃得比較少,有時候身體不好,身體那個地方病痛,可能吃得比較少,那你也可以透過他的食量,你可以去掌握到他的健康。」

午飯後,大樹下的小憩片刻,只是共膳的第一階段而已,接著是飯後甜點時間。淡水義山里里長太太:「原本我們的綠豆椪,是不是只有豆沙而已,我們去買單純豆沙,要買白豆豆沙,白豆沙就對了,兩種放在一起,我們今天兩種口味,一種滷肉,一種咖哩口味。」

中秋節前,蔡瀛特別請了會烹飪的里長太太,來教大家做月餅,有的老人家幫忙篩麵粉,有的揉起了麵糰,圍著一張圓桌學做月餅,不僅阿公看得笑咪咪,阿嬤們更是學得認真,已經想著要學做回去給孫子吃。蔡家村村民:「這個都油酥,不要淋在一起,那剛剛是拿這粒,對啊,對啊,它有一個內層,有一個外層,皮有兩種啊。」

學做月餅的同時,還有另一群新加入的婆婆媽媽,開始展開編織課,蔡瀛知道,以前這個時間,山上的長輩們,不是午睡,就是在看電視。蔡瀛:「這個訓練末梢神經,刺激末梢神經,不要去阻塞,所以減少他們中風機會,你說叫他們打麻將,他們怎麼有可能。」蔡瀛:「師傅,吃點心囉,大家做的。」

月餅出爐的香味,讓大家又打起精神,剛剛自己親手做的月餅,現在可得好好品嘗一下,不過月餅吃完,活動可還沒結束。蔡瀛:「要來採柚子了,趕快吃一吃,好,個子超過150公分以上的,不然他採柚子採不到。」

蔡瀛又呼喚著大家,往家裡的柚子園前進。蔡家村村民:「來,這顆,這顆,一顆又一顆。」

柚子樹是蔡瀛過世的母親留下來的,他開放讓村民們都來採,隔壁的那塊田也是由村民捐出,等到天涼,大家會一起在這裡下田種菜,享受田園樂,自耕自食,中午還能給大家加菜;一個下午,大家行程滿滿,收穫也滿滿,每個人都帶著滿足的笑,從剛剛回鄉受到反對,到現在,大家一起吃午餐、一起活動,蔡瀛在這裡,又找回他小時候蔡家村的純樸人情,還有銀髮族們被他點燃的熱情。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吃飯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24

0.0591

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