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傳統中創新局! 埋頭打拚老米粉廠

記者 謝向榮 / 攝影 林煌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12/03/25 22:14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清晨5點半,住在工廠旁邊的柯盛文,就準備迎接工作伙伴陸續到來,開工後,廠房內的水蒸氣緩緩上升,而2條生產線,也展開日復一日的PK大戰。

老闆柯盛文:「我們的米粉,現在是用玉米澱粉,還有在來米的粉然後在機器裡面攪拌,攪拌之後,給它加熱,炊到半熟,給它有黏性出來之後,這裡面的機器,用機器去揉,揉到Q。」

柯盛文:「這粿仔拿起來看,這已經有彈性有Q了,我們就是準備下一個步驟,要來壓米粉條了,我們這油壓機裡面,有一個模子,這個模子裡有一孔一孔,大小洞,大孔擠出來比較粗,就是粗條的,洞小就是細條的,粿仔壓進去之後,下面米粉一條一條就跑出來,就變米粉了。」

老闆說,位在八卦山台地的楓坑村,有得天獨厚的水質跟風勢,讓這個聚落,成為台灣米粉最早的發源地,有300年左右的歷史了,如今成了埔里米粉的代工專區,這裡的米粉叫「水粉」,而新竹米粉則多半是「炊粉」,工法不同,也各有優點。

柯盛文:「我們是用水煮熟的,所以含水量很高,口感上就較軟較Q,新竹米粉因為它是用那個蒸汽去炊的,所以它的含水量較低,但是它比較有香味。」

在煮熟撈起後,有個重要步驟就是沖冷水,讓它急速冷卻,口感才會Q彈,而後段的手工作業,也不會被燙傷,員工訓練有素的秤重,抓出大致相同的份量,鋪在竹架上,然後再送往烘乾,不過這時候跟拍的攝影鏡頭,突然開始大量冒汗,視線也變得模糊。

柯盛文:「這裡是我們的乾燥室,以前我們的米粉是用日曬法,因為現在外面氣候不好,跟外面的環境也難控制,所以我們現在都在室內作業。」

這天室外溫度只有13度,但乾燥室溫度突然飆高,才會如此,工作人員縱使穿短袖背心,卻還是大汗淋漓。柯盛文:「現在師傅還在這邊工作,我們的溫度調整在35度左右,等一下他們工作都做好,人都出去之後,我們的溫度會調整到50度,這樣米粉才會烘乾。」

老闆也坦承,這裡的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是比較不舒服的。柯盛文:「我們說高溫又潮溼,這二個部分,是人體最沒辦法接受的,所以現在,在以前是一些年齡比較大,可能就是,之前他的工作機會比較少還是怎樣,還是他們比較能適應,願意來做這個。」

資深員工還挺得住,但是老闆不太敢奢望能有年輕新血加入,尤其炎熱夏天時,更是不願意在廠內徵才,因為就怕直接把人給嚇跑。柯盛文:「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一來看到我們的環境,第一別人是在吹冷氣,我們是吹熱氣,別人工作環境很乾爽,但我我們裡面是很潮溼,他一進來看到,他就不要在這個環境裡面。」

不過家傳五代做米粉的柯盛文,當年只有21歲,在民國72年退伍後,就接下父親在57年創業開工廠的棒子,以廠為家,本來很擔心,會娶不到老婆。柯盛文:「以前的人說,女生不要嫁做米粉的,半夜找無老公以前做米粉,半夜3、4點就要起來了,因為要搶日頭,再來就是遇到下雨天,米粉在外頭曬,你就在那忙,有時候一天要跑好幾趟。」

加上剛接棒時,產品內需轉外銷,而添購設備,擴大營運的資金缺口,高達千萬,柯盛文誠實告訴當時女友,對方要他還完再談婚嫁,也成了分手導火線,不過後來跟相親有好感的對象提到時,卻沒把女生嚇跑。

柯盛文:「我有跟我太太說這個情形,她也說沒關係,我嫁給你,我會幫你一起打拚,因為這句話,也是給我這幾年來,我想,我只要想起這件事情時,變成是我一種無形的動力,無論如何,我一定要把這個事業做起來,才不會辜負她對我的一個期望。」

而當年像有如跳火坑的婚姻,的確也讓老闆娘嚐盡苦頭。老闆娘張鈐釧:「真的是心疲力盡,也要追錢也要追工作也要追工,每天在趕3點半,也很感謝我媽媽,在錢尬不過來的時候,都娘家媽媽,3點半讓我很安全的過關,很感恩啦!」

還好在危急時刻打了電話,娘家就伸出援手,讓夫妻倆撐過難關,不過平常時只得咬緊牙關努力拚命。張鈐釧:「本來剛接手的時候,大家不是很看好,可是我跟他講說,他要聽我,就是我要拚給人家看。」

柯盛文:「老實說,我太太個性,她比我還會吃苦,比我還要拚,有時候她說,你如果累,沒關係我來做,甚至她給我最大的一句話就是說,我們不能在別人面前喊累,變成說,她就是用這樣,說的比較那種就是說,有時候她會用激勵的方式,人有很多潛能是激勵出來的。」

柯盛文因此也成了「聽某嘴、大富貴」的實例,後來幫別人作嫁代工的品牌越接越多,分攤風險之後,營運才比較上軌道,但是上天的考驗,卻還沒停止。

張鈐釧:「3年前金融風暴,剛好那個物價一上來,它那個整個利潤完全沒有了,也許可能是小時候,那個沒錢的日子真的怕了,嚇壞了,那個憂鬱症又上來,他給我點了一句話啦,難道這個行業我們不要做了,我身體不OK的話也沒有用,錢賺太多,我沒有了,也沒有用,這句話點醒我了。」

這次身體上的難關,倒是由先生陪伴,一起度過的,不過事業上的困境,還是得靠「轉型」來求生存,不然金融風暴的殺傷力,實在太大。柯盛文:「比如說以前有10幾家米粉工廠,現在剩4、5家,對我們來說,我都對他們說不要高興得太早,好做的,一定大家爭著做、有人收,就表示不好做。」

楓坑村的米粉廠,關了一大半,不過在幫別人代工之餘,柯盛文也從沒放棄自創品牌之路,雖然原本的幕後英雄想走到幕前,但缺乏知名度,勢必走得非常艱苦。柯盛文:「我們舊的一樣繼續幫他代工,把品質顧好,但是我們新的,是做跟他不同的東西,不衝突嘛。」

希望不影響代工客戶,卻又想迎頭趕上,等於用自己打自己,可真會陷入矛盾糾結的情緒,但柯盛文總算找到了跳脫紅海的方法。柯盛文:「經過我們去查資料,感覺說,糙米比白米,它的營養成分更好,對身體也較有幫助,所以我們就開發用糙米去做米粉,另外還有蕎麥還有紅薏仁,這對我們的身體都是很好的東西,我們都把它摻入米粉裡面。」

另外將來還要努力的,是讓擁有三合院的建築特色,景觀特別整理過的米粉廠區,能轉型成為觀光工廠,在認清當今年輕族群越來越少在家烹調,雖然米粉能夠做的美食那麼多,米粉炒、米粉湯等,熱的、冷的都可口。

不過老闆夫婦希望,將來在米粉業可能面臨銷售危機之前,先做好防撞準備,並且想辦法延續產業壽命,不希望成為夕陽工業。柯盛文:「所以有可能,以後我們會走那種觀光的模式,讓人家來參觀,讓人家了解說米粉是怎麼製作的、如何生產,只是說把這個,這個米食文化傳下去,讓人繼續知道、繼續了解。」

而老闆娘還有不同的願景跟期待。張鈐釧:「很慶幸就是說,我們的貨,全世界歐美、歐亞都走透透,只有非洲沒有到,唯一的缺點就是,我跟我老公都還沒有出過國,唯一我們最遠的只有到金門而已,可是也很不錯,未來會有這個規劃,也可以出國去看看我的米粉在哪裡。」

米粉廠在兩夫妻的手中,轉虧為盈,發揚光大,讓上一代的阿公、阿嬤,也對這個成績很滿意,祖孫三代在偌大廠房巡視時,老闆還是要聽聽媽媽的意見。柯盛文:「媽媽,你來給我們看一下,看我們跟早期做的,一不一樣?」柯盛文母親柯林桂鶯:「有啦,有一樣啦!」

而媳婦希望將來交給兒子繼承的,不是打拚的江山有形的財物,而是無形的家族傳統。張鈐釧:「古時候人家說的,兄友弟恭那種,真的在我老公身上我看得到,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是這樣子,這個行業就是說,就是說平穩就好了,可是這種尊孝、孝順這種,在這個家庭看得到,我希望我的孩子這樣子。」

老米粉廠在傳統中,希望開創新局,但是維繫家族感情的父慈子孝、夫唱婦隨等傳統的家庭觀念,他們倒是期待,能夠恆久不變。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米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02

0.0462

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