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刻板印象,務農看天吃飯是很苦又難賺錢的工作,但現在不是,高雄從5年前開始培訓型農、網羅返鄉青年,不是教怎麼種出好水果好蔬菜,而是學習行銷農產品,賦予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創造翻倍的產值,5年下來培養出550位型農,年收平均成長了2倍。
2年多前,邱政鴻參加型農培訓班認識不同領域的農界人才、拓展自己人脈,壯大由媽媽起步的水蓮事業,從原本的2公頃一舉擴增到9公頃,年營業額衝破千萬、成長翻倍,讓一開始覺得參加課程是自找麻煩的媽媽有所改觀。
同樣參加培訓班還有他,棄商半途種紅龍果的林智樑,4年前決定種有機紅龍果,主要走宅配通路,只靠網路口耳相傳太慢,有著型農的頭銜增加曝光度。課堂上拿著相機,林智樑學怎麼把水果拍得好看、拍得漂亮,包裝用的禮盒是應用所學的行銷概念自己設計的。
5年前高雄開始型農培訓計畫,不是教你生產而是生財之道,懂得跨產業結盟,一年一期的培訓計畫,經過篩選保留40個名額,平均錄取率15%,組成型農大聯盟平台提升農民的質與量,擺脫悲情農民的刻板印象。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