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喝茶會使用茶包,而茶包袋有不同材質,像是不織布、棉質和塑膠等等,除了可能影響茶葉風味的釋放,在熱水浸泡後也可能釋出不同物質,其中像是塑膠材質在高溫下可能溶出塑化劑,對健康危害就相當高,丟棄之後,材質本身難以分解,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黃色茶湯熱熱喝進嘴裡,可以品嘗到濃濃茶香,也能體驗台灣的茶文化,而放眼望去一整面牆都是色彩鮮艷的茶罐子,店家除了重視外包裝,茶包使用的袋子也很特別。拿出茶包以熱水沖泡,茶葉在裡頭舒展開來,泡出一杯香醇的台北綠茶,而這白色帶點透明的茶包袋,材質使用的是玉米澱粉。茶生活推廣品牌區經理柯皓之指出,在他們的濾泡茶葉的時候,因為它的間隔會比較細,可以讓他們的茶葉更完整做一個展開。
特別請廠商製作這樣的茶包袋也是因為重視環保和食品安全,成立三年的茶生活推廣品牌,強調整家店的茶葉都是台灣本地種的,而且茶葉、包括茶包都經過了SGS的檢驗,像是利用小麥和玉米澱粉做成的茶包,可以看到它的纖維分布相當地均勻,通透性也很高,不過像是強調天然材質做成的茶包,只是眾多種類中的一種,到實驗室可以看到非常多種的茶包,而它們不只是材質不太相同,遇到熱水之後也可能會釋放出不同的物質。長庚臨床毒物科實驗室博士林中英表示,材質比較屬於軟硬的這個部分的話,基本上它所構成的材料就是PET,號稱1號的寶特瓶材質所構成的茶包。
做成立體的茶包,PET材質的袋子還會有點反光,不過它不耐高溫,耐熱度最高只到95度,放進熱水裡就很可能溶出塑化劑。林中英說,重複使用的話,由於塑膠材質,最擔心裡頭還有0.5%的單體會在裡頭,像PET如果溶出來,基本上經過身體的話,大部分都會傷肝或是傷腎。
在英國,因為一名園藝家發現花園堆肥裡有殘餘絨毛,認為就是茶包未分解完全的殘留物,進而衍生出反茶包塑膠運動,而至於其他常見的茶包袋材質,包括類似不織布的化學纖維,還有棉質,拿來和塑膠材質一起編號,看看能怎麼判斷。林中英表示,可以看到2號(化學纖維)的材質,基本上就是介於濕潤跟不濕潤之間,所以可以知道,它大部分的一個材質應該是屬於化學纖維。
其實用肉眼就能看出不同,不過透過吸水性更能明顯判斷,另外將三種材質分別放進試管加熱水、經過攪拌,利用試紙來測試是否含有漂白劑,三種材質雖然都安全過關,但其實像是化學纖維浸泡後容易產生棉絮,對敏感體質不好,而棉質的耐熱溫度雖然高,但茶葉風味不容易釋放,提醒民眾,使用茶包前最好能先過個水。林中英透露,剛開始可以先用熱水先沖泡兩秒,甚至五秒左右,把第一泡的熱水把它丟掉完之後,再給它泡他們的熱水。
但不只是食安問題,若是茶包材質含有塑膠或是難以分解的化學纖維,丟棄後對環境也會造成傷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講師劉欣維指出,如果很喜歡喝茶的話,還是自己帶著自己的過濾器,然後把茶葉放進去,因為這樣子類似不織布或是PET的茶包,它在環境當中就是真的沒有辦法被分解。
少了層包材,和茶葉本身拉近了距離,享受茶香也能兼顧環保和健康。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