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療在台灣被小兒科醫師指出有3少1多的現象,包括了醫療人力少、給付少和病人少,但醫療糾紛卻相當多,這讓提升兒童醫療品質遭遇困境。不過在台灣有4間大型醫院附設的兒童醫院,會利用設計裝置,達到兒童友善就醫環境,只是如何補足醫院資源,提升或擴大友善環境,還有待努力。
台大兒童醫院醫師呂立說,我們的主角就叫巴弟,所以它其實是跟我們身體Body,還有好朋友Body,都是諧音這樣子。
在醫院的這個角落,少了孩子的尖叫哭喊,也沒有嚴肅的看病氣氛,像是太空艙的空間裡,一個個透明裝置,連結著身體構造的相關知識,這是台大兒童醫院內部的精心布置,而帶著我們一一介紹的,則是10年前參與設計的醫師呂立。
還有插畫家手繪的森林,一路向走廊的兩旁延伸,在兒童加護病房服務20年了,呂醫師希望藉由這些兼具深度和溫度的布置,讓孩子對醫院的記憶,不再只剩刺鼻的藥水味。
台大兒童醫院醫師呂立表示出院了以後回去,他每天晚上尖叫,晚上都做噩夢,所以醫院一直在想說有沒有一個機會,讓小朋友的身心盡量都維持在健康復元的狀況。
其實當初投入1600萬,全由外部基金會支助,只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呂醫師仍然堅持兒童友善醫療的必要。
呂醫師說很多時候兒童跟成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些小朋友的照顧跟治療很不幸都用成人的方法,後來產生很多問題。
目前台灣並沒有獨立的兒童醫院,通過衛福部核准的,只有4間附設性質的兒童醫院,包括台大、台北馬偕、中國附醫和彰基等。
在馬偕兒童病房,每個床位都配有一台觸控螢幕,走出病房,走廊甚至以海底世界做設計。兒童病房的走廊,可以看到這一整面牆,它不但有可愛的彩繪,而且透過感應式的設計,還可以跟小朋友們來做互動。
特別設計兒童病房,希望給孩子們更好的醫療環境,但在小兒科服務40年的李宏昌醫師則指出,台灣的兒童醫療存在「3少1多」的問題,也就是醫療人力少、給付少、病人少,但醫療糾紛卻相當多。
小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李宏昌表示醫院裡面的給付少,給付少造成很多醫院裡面的工作人員,他們的薪水都要比一般的其他人更要少了很多,所以很多人就不得已跑到基層去工作。
看看衛福部的資料,105年0至19歲健保醫療支出為464億點,20歲以上則為3855億點。另外小於14歲,佔看病人口的17.55%,只用到9.06%的健保資源;而65歲以上長輩佔看病人口8.02%,用掉的健保資源卻多達33.7%。事實上兒童醫療的成本相當高,但許多部分卻得靠醫院承擔。
小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李宏昌強調要改變這個狀況,一定要找一個地方做一個良性的循環,良性循環之後,還要有一個很好的兒童的友善的醫療體系。
兒童福利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則說現在兒科醫生斷層也很嚴重,所以希望說政府在兒科醫生的培養上要更為積極。
如何提供足夠誘因,補足兒科醫療人力,同時打造更友善的就醫環境,才能真正捍衛孩子的醫療權益。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