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過勞個案黑數多? 學者:雙軌制為主因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陳宥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17/12/28 23:08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28 23:08

勞工過勞個案層出不窮,有勞團就指出每年被公布平均20件的過勞死案件,其實仍有許多沒被揭漏的黑數,而勞動部職安署表示台灣目前針對過勞的認定已有標準,只是疾病促發因子相當多元,但學者則認為過勞認定指引仍有疑慮,加上職災補償走的雙軌制,其實都是形成過勞黑數的主因。


 

司機林西洋開計程車44年了,他說超長工時已經是他的日常。平均一天開14個小時!感嘆景氣不佳,一個月也只能賺個2、3萬,而且作息很難正常。不要看計程車駕駛一整天都待在車上,事實上他們的勞動時間動輒12到14小時,加上一整天都必須要保持專注,所以也被認定是容易過勞的行業之一。

12月23日,勞工和社運團體才號召群眾為反勞基法走上街頭,還有學生留守抗議,畢竟台灣勞工的過勞案例層出不窮,從勞保腦心血管職業病給付人次來看情況似乎沒有改善,再從近5年過勞死人數來看似乎有減少趨勢,但勞團卻指出其實有更多沒有被揭漏的黑數。

勞動部職安署組長許莉瑩說,訂有一個認定參考指引,有些相關比較客觀的標準的話,不管是勞工、雇主,或是說在申請勞保職業病給付的時候會有一個一致的標準。勞動部表示台灣目前針對過勞的認定是考量腦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勞工,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則疾病促發的風險將會增加,至於是否屬於職業促發就必須從異常事件、短期工作負荷過重和長期工作負荷過重3項來看。
 

許莉瑩組長也說,對原來有腦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人,過度的工作負荷可能會造成腦心血管疾病促發或是惡化,所以如果說跟職業上面的工作負荷有相當的因果關係的話,就可以認定是職業病,但學者認為就算是按照過勞認定指引仍然有疑慮。



文化大勞工關係系教授李健鴻表示,勞保局在開審查會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用有量化工時標準的長期的過勞認定標準,很少會用短期跟中期的過勞認定標準。短期過勞沒有量化標準,長期即使有客觀認定標準,但事實上也不容易達到,另外台灣的職災補償走的是雙軌制,就有更多難以被計算的過勞個案了。

李健鴻教授也說,實際工資比勞保投保薪資要高,所以很多雇主就不願意負擔雇主該負的責任,所以有不少雇主用各種方式阻撓勞工申請。台大醫院過勞門診的醫師指出過勞情況還得依不同行業做考量,而疲勞的發生也可能來自於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環境友善程度,甚至有沒有人給予支持。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醫師杜宗禮則說,一定要去知道自己是不是處在過勞狀況,常見的情況是「壓力大到不得了,重擔像一座山一樣、喘不過氣等等。過勞個案的確實數目,在一層層的權衡中可能從此掉進黑洞,但勞工該怎麼照顧好自己身體,卻是每個當下最重要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過勞死#黑數#雙軌制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0

0.0581

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