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預計明年要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的門診量都要逐年減少,目的也是要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改善血汗醫護的現況,但大型醫院卻認為,光是從行政面不足以改善現況,像是加強基層診所的設備、調整民眾的就醫觀念等都需要著手改變,同時也要串聯醫療機構、打造出完整的制度。
安靜的加護病房裡,除了儀器的監控,得有醫療團隊隨時注意病患狀況,而來到一般門診區,同樣能見到醫護人員忙進忙出的身影,而病患也相當的多,為了避免產生小病逛大醫院的現象,健保署研擬了分級醫療新措施,預計從明年開始,要求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逐年減少2%的門診量,目標則是要在5年內減少10%,就是要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說,民眾的看病習慣已經固定,不過大醫院相當忙碌,照護程度反而比不上診所。從數據來看,醫學中心門診量2012年共2788萬人次,到了2016年有3069萬人次,區域醫院的部分,2012年3719萬人次,2016年則有4114萬人次,每一年都在增加中,院方認為,若是單從行政面來做調整,恐怕效果不彰。
馬偕醫院董事長劉伯恩表示,門診量再削減的話,病患掛不到號的情況會更嚴重,甚至可能會有抱怨,甚至會造成所謂醫病關係不良;而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認為,應該是要透過醫學中心為基礎,結合區域,地區跟診所整體性的診療群來面對民眾。其實許多民眾也很清楚上大醫院的優缺點,只是邁向高齡化的台灣,大醫院一站式的方便性,對民眾來說當然很重要。
另外,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認為,為了改善血汗醫護的現況,強調衝高病患人數絕對不是好現象,某些醫療人員是醫療體系裡面最重要的人,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給付的時候,醫療崩壞是必然,醫院難以拒絕病患,其實也存在著背後的隱憂。
馬偕醫院董事長劉伯恩說,這些輕症裡,也有3%到5%是會表面上的輕症,但是變重症,如果說有問題馬上要轉診,他的方便性跟他的所謂的安全性會比較高。為了加強大醫院和基層診所的結合,健保署也力推雲端醫療影像上傳,目前正在測試的醫院包括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桃園長庚醫院、台中榮總等8家,預計2018年1月1日正式上線,不過除了加強基層診所的設備,好強化民眾的信心之外,在就醫的民眾這端也得有配套措施。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認為,政府還是要適度地調高非急難重症的部分負擔,譬如說藥品的部分負擔,甚至檢查的部分負擔,要達成分級醫療目標,大型醫院到小型診所各有各的難處,如何調整就醫民眾的心態,也成了重要的一環。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