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魯爾博物館建館館長伍瑞克.伯爾斯多夫今天參訪嘉義舊監獄改造的「獄政博物館」,對於昔日受刑人使用的木質尿桶,竟飄散出檜木香氣,感到不可思議。
一手創立魯爾博物館(Ruhr Museum)的伍瑞克.伯爾斯多夫(Ulrich Borsdorf),今天應嘉義市政府之邀,參加「城市記憶─從魯爾的經驗看城市認同」座談會,並由嘉義市長涂醒哲、文化局長黃美賢的等人陪同參訪獄政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地。
涂醒哲向伍瑞克表示,「獄政博物館」的前身是嘉義監獄,是一座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8年(西元1919年)的百年監獄;1994年嘉義監獄搬遷到嘉義縣鹿草鄉後,曾荒廢一段時間,直到2011年來才改為獄政博物館。
他說,嘉義舊監獄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放射狀建築監獄,同一時期興建的日本網走監獄、大連日俄旅順監獄、韓國西大門監獄等,也多已改為獄政博物館或作為觀光使用,帶來相當多的觀光人潮與收益,值得借鏡。
解說員黃淑芬在導覽時,特別向伍瑞克等人介紹在監獄中央台旁的「笞刑具」。她說,這種執行「鞭刑」的刑具,是日人殖民台灣初期所引進,犯人被綁在類似十字架的木板上,以結實的草繩鞭打臀部,據說相當疼痛,因此當時的竊盜犯都非常畏懼這種刑罰。
黃淑芬指出,日治時代的「笞刑」不對60歲以上、16歲以下的犯人執行,且一次不得超過25笞,一天不得超過一次;大正10年(1921年)第8任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上任後,這種刑罰才廢止。
在介紹受刑人的用具時,黃淑芬特地將館內陳列的日治時代木製尿桶、便桶打開,請伍瑞克猜猜是什麼?對於東方文化頗有研究的伍瑞克回答說「飯桶」,但黃淑芬揭曉答案「尿桶」時,尤里奇大表驚訝。
黃淑芬解釋說,嘉義位於阿里山腳下,日治時代砍伐運下山的阿里山檜木,被製作成各種器物,因此監獄裡的器物很多是檜木製品,包括尿桶、便桶等;但陳列在獄政博物館裡的尿桶顯然未使用過,因此保留近百年,還飄散出濃濃的檜木香。(中央社)
◤超夯旅遊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