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鞋業給外界的印象是沒落的夕陽產業,實際上,還是有許多新創品牌默默耕耘,希望擦亮MIT招牌,像是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她10幾年前還只是位女鞋銷售員,但她決定跳離舒適圈,自己設計真皮女鞋,不過從網路販售、尋找合適代工廠到開設實體店面,挑戰和挫折不斷,幸好這4年來終於打開知名度,營收倒吃甘蔗。
把製作好的鞋底固定在模具上,再將裁切過後的真皮鞋面輕輕敲打,與鞋型完全貼合,製鞋需要上百道工法,一整天下來只能做出10幾雙,慢工出細活,機器磨平鞋底,上膠的同時,中間要放片不織布,走路才不會有高低落差,資歷將近30年的阿証師傅見證過台灣70年代製鞋王國的榮景,雖然產業沒落,許多製鞋師已經退休,但他仍願意幫助新品牌,打造有質感的手工鞋款。
製鞋師傅阿証:「學的東西要很多啦,就是步驟很多,要學到會的話要花很多年。」
老師傅的經驗結合設計師巧思,鞋子好不好穿,消費者感受最直接。
手工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真皮的前面,剛穿如果妳覺得這邊兩邊緊緊的,沒關係,它皮革穿一陣子會鬆。」
自己站在第一線服務顧客,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不只替女性找適合的鞋,顧客反應也能變成設計靈感。
手工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我們女生在看,就不是只是看高跟、低跟,我們還要看這個樣式好不好看,然後這個版型美不美,這個配色配起來是優雅的還是不好看的。」
鞋面是牛皮或羊皮,以豬皮當內襯,質地柔軟又貼合腳型,十幾年前林宜靜還是位女鞋銷售員,賣過上萬元的國際精品,也賣過幾百元的鞋,她發現國外和台灣女鞋最大差別在於設計,從外型線條、皮革觸感、配色到價格設定,都是吸引顧客上門的關鍵。
手工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現在的鞋子幾乎,我們的後踵都有加上一塊軟墊,那在足弓的部分也盡量都讓台灣女孩子的腳足弓可以貼得到,它支撐力會比較好,所以像我們在開發高跟鞋,其實它比低跟鞋開發還要辛苦,就是弧度的拿捏,所以會反覆試穿跟打樣,然後沒什麼問題才會正式量產。」
打造MIT品牌,一切從無到有,林宜靜從網路商店起家,2013年創業至今,年營收已破百萬元,不過要在低迷的製鞋產業裡找到適合的代工廠,仍是一大挑戰。
手工女鞋品牌創辦人林宜靜:「今天一個新品牌要開個實體店其實是很辛苦,你沒有相對的資金跟人脈,就是你要有相對的資源才有辦法去開設,現在北部的工廠可能它真的少了,但是相對的我們就要再另外去開發代工廠,台灣不是只有台北做鞋子。」
機器運轉聲震耳欲聾,編織機快速縫製的看起來像襪子,但其實這是休閒鞋的鞋面,編織機老廠第二代跨行製鞋,甚至自創品牌,要跟國外知名編織鞋一較高下。
編織鞋品牌總經理何尚傑:「台灣現在其實要競爭其實是非常的辛苦,老實講,可是現在台灣我們一直在鼓吹說台灣製造,可是現在應該進化到說台灣設計,我們寧願把我們自己變成是一個讓人家追尋的目標,所以我們在設計上面其實我們下了蠻多苦心,那台灣軟實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也是越來越強。」
大陸、東南亞低價鞋攻佔市場,逐漸讓台灣製鞋業從1969年外銷2千萬雙,到1986年外銷7.7億雙高峰後一路下滑,但仍有不少品牌默默耕耘,期盼為老產業注入新活力。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