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日籍單車騎士,在太魯閣騎單車不幸被落石砸中傷重死亡,其實自行車相對於其他車種,車體保護度更低,意外發生時往往也較為嚴重,全球約有兩成七死亡車禍,發生在行人與自行車騎士身上。專家提醒,騎車時注意當地環境的警示,多了解、多一分準備,減少意外發生。而對騎士來說,最安全的騎乘路線,還是自行車專用道。
戴上安全帽準備出發,要騎上自行車道,得要先經過一大段大馬路。
單車騎士蕭宇成:「我們盡量都是騎機車道的旁邊最旁邊,我們只要穩定的不要突然有左右轉。」
馬路如虎口自行車騎士,有如夾縫中求生存。
單車騎士蕭宇成:「公車只要一插進來,我們就是停下來就是不要動,給他們先停好我們再往前,還是盡量不要鑽車縫中間,因為它如果動了,可能(空隙)會越來越窄就會被擠壓。」
碧潭旁的自行車道路況單純多了,只有行人與自行車共用道路,目前台灣有十組封閉路線的自行車道,主要分部在雙北宜蘭,像是淡水河畔單車道自成一圈,和其他車種分開行進,蕭宇成騎車經驗三年,這樣的環境對於經驗較不足的車友來說安全性相對較高。
單車騎士蕭宇成:「(平常騎)新北市台北市的自行車道,因為我覺得這邊規劃得滿完整,貫連性滿好的也管制,比較不會有機車汽車的進入,所以騎乘起來都滿安全的。」
專家認為自行車道相較於馬路,狀況單純許多沿路注意標示,放慢速度安全騎乘,而根據自己程度挑選路線,其實是安全關鍵。
自行車騎士協會秘書長何麗卿:「安不安全這件事,有時候是取決於這個怎麼去騎它,或是說這個路線的規畫,或是說你在騎乘的時候什麼樣的人適合騎什麼樣的路線。」
台灣騎單車環島蔚為風尚,以環島一號線長度九百多公里來說,其中不少路線必須與車共用道路。
行車騎士協會秘書長何麗卿:「(與車)共線的情況下,哪一些人適合去騎,一定是已經騎車有一些概念了,你的操控技巧你對路線的判斷,你在路上跟其他汽車互相的互動,或是甚至於有人行的部分,這種互動都是很成熟的。」
專家建議在蘇花濱海等風險較高路段,最好搭配其他交通工具,但是根據運研所調查自行車環島,以全程使用自行車完成的比例最高,占了六成七只有7%的騎士,選擇搭配火車的方式完成環島。
自行車協會理事長李哲欽:「我們現在的環島的一號線,大概是先求有再求好,因為我們有卡到一些,就是可能會有跟聯結車、貨車有共用路權的關係,可能假如說有發生事故的話通常就會比較嚴重一點。」
不能忽略的是行人與自行車騎士,在車禍當中死傷比例通常較高,全球車禍死亡案例中,行人與自行車約占兩成七,而在台灣則占了17~22%,想提升對自行車的友善度,除了硬體設備的改善之外,軟體也不能忽略。
自行車協會理事長李哲欽:「(國外)他們其實看到單車騎士,他們都會保持1.5(公尺)以上的距離,就是今天假如說車流量多的時候,他們會在單車騎士後面等,等空檔的時候才超車,那國內這一部分可能還比較不一樣,他們會非常接近單車騎士。」
除此之外單車騎士要注意的事情也不少,像是在哥本哈根,單車不遵守交通規則,有台幣3000到四千五的罰款,台北市自行車在人行道引發的事故,平均每年超過一百件,北市府針對單車騎上一般人行道或斑馬線,近期加強取締違者可罰600元。
自行車騎士協會秘書長何麗卿:「台灣的法律腳踏車就是視同機慢車,所以腳踏車也是工具運具,它是被規範不能走人行道。」
現在台灣有約5900公里的自行車路網,最安全的路徑還是在自行車道,不過現行不少車道開設後,缺乏整體路線配套罕有人煙,想要發展單車路網,還需要點點相連更全面的規畫。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