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如何過得快樂?研究顯示,重視友情和家人的人比不重視的人更健康、快樂,邁入老年後更是如此,而且面臨喪偶之痛時,有知己在身邊陪伴比家人陪伴更有效。
董氏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會趨勢,政府希望鼓勵老人家積極參與志工活動、安排二度就業等,活化老年生活,但其實老年想活得開心,關鍵可能在於朋友。
董氏基金會引述「人際關係期刊」今年6月發表的一篇研究,研究團隊針對100多個國家、高達27萬多名15歲至99歲的受訪者進行有關友誼、家庭、健康、快樂和滿足感的調查,發現重視友情和家庭的人,過得比不重視這二者的人快樂、滿足及健康,而且友情影響力隨年齡上升,到了近60歲時,友情影響力達到高峰。
董氏基金會說,另一項針對美國7500名68歲的研究也發現,友誼對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當長者喪偶時,有知己陪伴在身邊是恢復快樂的關鍵,成效超越家庭成員的陪伴。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朋友的重要性其實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而且隨年齡增長,影響力也變強,加上朋友是可以選擇的,不像家人間常須承擔責任,沒有得選擇,其中隱含對健康促進相當重要的「個人控制力」。
開業醫師范樂群指出,東方社會較強調集體主義,看重家庭及成就,容易自我壓抑,對友情的付出較有所保留,加上長輩因生活習慣、價值觀與子女出現差異,容易產生衝突,反而和同齡的朋友相處有更多相同話題與經驗,可以獲得共鳴以及情感交流。
葉雅馨建議,想要有快樂的老年生活,應從年輕時就廣結善緣,降低對朋友的要求並將之分類,例如有些朋友適合一起運動、有些適合聊政治、有些擁有人脈等,相互協助與支持,讓關係能更持久,建議50、60歲的長者可以透過同學會或社群媒體等管道,尋找年輕時期相識的朋友,重新建立好的關係,預約10年、20年後的朋友,對身心健康相當重要。(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