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些人煞有介事地在爭辯高中國文課的文言,白話比例,大家也許可以抬頭看看,當前年輕人用的究竟是什麼文?
火星文、網路文不斷更新,最近經常在妙禪新聞討論中出現的「seafood鬥seafood」,乍看摸不著頭緒,轉瞬間突然明白它的意思,不禁讚嘆當代流行語文之生動有趣,感謝「師父」,讚美「師父」啊!
學習文言、白話、台語、英文、日語…….,都可以使人們在不同場合與不同對象,更精確、精煉、有趣、多元、自由傳遞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豐富了詞彙,也激發創意。有人或許認為這些名堂難登大雅,但語文本來就是生機蓬勃,有些名堂自然會被淘汰,有些名堂久了也就登堂入室雅了起來。
文白之戰之所以令人厭煩乃至厭惡,是因為某些人嘴巴說的是關心下一代的教育,腦子裡打轉的盡是政治意識形態,也就因為是虛情假意,辯論的輸贏,影響的不在於國文教科書文言、白話的比例,或學生受教的品質與未來的競爭力,而在於大人企圖在下一代腦海中灌注的統或獨、中國或去中國的控固力品牌。
許多成人的興趣是透過給下一代的教育,遂行他們政治洗腦,把頭埋在腳下,卻不抬頭看看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變化。台灣周邊國家的年輕人,這些年來在英文方面有長足進步,或說「被進步」,因為我們過去所看不起的國家,透過教育政策積極提升學生的英文水準,年輕人即使未必都能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但平均水準已比過往明顯進步,菁英等級的程度,更是令人訝異,而這些國家的人口眾多,「菁英」等級年輕人的絕對人數,當然也超過台灣的菁英甚多。
但台灣制定教育政策的政客、官員們,熱衷討論教材內容的所謂專家與意見領袖們,卻往往在愛台灣之類的愛國本土主義、去中國主義教條下,把焦點放在文白、母語這些議題,從中證明自己的政治正確,卻忘記台灣的下一代,有很多人將不得不走出這個島嶼,必須更加國際化,尤其是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生活乃至生存需求。而已經可以輕鬆掌握國語,或要稱為華語、中文也罷的台灣年輕人,如果又能擁有相當程度的英文能力,形同掌握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兩種溝通工具,可謂得天獨厚佔盡優勢,但參與制定政策者,臉紅脖子粗激動討論者,對這個攸關台灣下一代、下好幾代人的問題,卻很少關心,愛台灣愛到心無二用,視政治為上帝。
Seafood啊Seafood,天也好,禪也罷,請您妙法幫台灣的眾生開示吧!還要勞斯萊斯?沒問題,一定歡喜奉上。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