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農村人力老化,政府一直希望推動青年返鄉,但農村缺的真的只是勞力嗎?其實缺的可能是背後的農村新思維,在嘉義有一群青年放棄都市生活,選擇回到家鄉種田,但他們組成的是代耕團隊,每個人投資大型的百萬農機具,統一將農民的田地承租下來,大面積集體耕作,創造出每個人年收破百萬的好成績。
今年已經將近七十歲的老農,背著沈重肥料頂著烈日施肥,一步又一步在玉米田走著,才能盼到結實累累的收成。
義竹鄉玉米農:「現在的甜玉米因為天氣熱,所以我們下種,甜玉米的種子下種到採收差不多75天左右。」
種甜玉米五十幾年的老農說,不怕自己體力不夠,因為現在的插秧整地,都有機械可以代勞。
嘉義義竹鄉這邊擁有全台代耕機具密度最高的一個團隊,旁邊的大型機台要價就要五百萬左右,光是這樣一台機台一天最高的工作公頃數可以達到十公頃左右。
龐大的農耕車隊,一輛接著一輛正在田間整地。
義竹鄉盛產玉米,最怕水分淤積,得翻動硬土,恢復排水力,而且不管是食用的甜玉米還是飼料用的硬質玉米都能用。一般一分地,耕耘機整地費用就要1000塊,過去都是由各家農戶請人幫忙。
但以硬質的飼料玉米來說,一公斤價格才9塊,一包70公斤裝也才630,一分地產量大約10包左右,也就是6300的收益,還要扣除整地、施肥等花費,淨利只剩兩千上下,真的划不來。但現在擁有機具的代耕團隊,統一承租管理,從播種耕種整地到採收,農民都不需擔心。
義竹鄉農民:「讓年輕人去打拼,我們老了這邊大家也都給他做,老了沒辦法種這個田,很累。」
代耕團隊理事長謝勝麒:「農民他時間到了,他真的不行了,七十歲、六十歲他還做,但是八十歲之後體力不行了,然後他也不希望他的土地荒廢,就委託我們幫他做。」
30幾歲的謝勝麒讓農民好放心,六年前因為父親生病返鄉的他,看到老農們田種不動了,也沒錢買入動輒百萬的機具,只好放著農地荒廢。所以他跳出來,現在代耕面積加上租地自營,已經高達四千甲。
代耕團隊理事長謝勝麒:「我們這種算是一種另類的投資,我們投資下去然後我們幫這些老農,幫這些他沒有機具的我們做代工的部分,然後我們本身自己做代耕的部分可以降低成本。」
義竹農會總幹事翁永寧:「土地沒有去充分利用的話,就等於放在那邊荒廢,沒有產值讓他們降低他們的成本,他們有賺錢就會想要再綁多一點土地來做。」
受到當地農會支持,不需任何抵押七年分期償還,謝勝麒第一台農機向農會貸了兩百萬,慢慢地做起來,也有越來越多年青人加入,現在團隊大約30人。
各出機具大面積耕作,讓硬質飼料玉米的耕種面積,在義竹從1250公頃成長到2500公頃。這群年輕人就靠著大型機具代耕,以及田地的收成,一年收入七千多萬,扣除掉其他成本,平均一人每年獲利大約150萬。
代耕團隊理事長謝勝麒:「管理者這部分是農村裡面老一輩,他們是基本上沒辦法去體會到的,那本身我們稍微會慢慢的做回幕後,因為畢竟還是要有個統籌者,還是要有管理者。」
老田埂新思維,這群青年代耕隊帶回的不只是勞力,更是全新的農村思考力。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