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有個1965年興建的文人宿舍化南新村,政大法學院因用地不夠,想回收拆除做教學大樓,引發老居民申報文化資產,阻擋校方拆除。
這裡曾經鳥語花香人文薈萃,化南萬興願景團隊召集人陳淑美,一個北方來的教授,他生了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種了鳳凰樹,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種了旁邊的芒果樹。
國學哲學大師法學名家在此交映光輝,院落窗閣間的噓寒問暖,貓與狗猙獰對峙,時間彷彿在此停駐。回到遺失已久的台北1960年代,化南第一代張奶奶(梁鍚純),大家常常來看一個老奶奶,快100歲了還在這兒,真的是又可笑又可悲的。
政治大學昔日教職員宿舍化南新村,興建於1965年,距今50年,當初蓋了30棟雙併兩樓住家,共有60戶。自稱釘子戶的張奶奶高齡95歲,是目前唯一未遷出的第一代居民,她是政大財稅系所創辦人,張則堯的遺眷,她是化南人的精神支柱,這天老鄰居余媽媽過來聊天。
張奶奶家二樓打開木窗,陽光玉蘭樹藤蔓紅牆,蜿蜒交織成童話般的夢幻奇景,是50年時光涓滴堆砌出來的。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自己在這邊做學問的時候,就可以保有自己的私密性,你的思考也可以比較獨立,我們這邊從這棟往對面看過去,鄰居跟我們的距離其實是非常遠,而且間隔又有很多的層次。」
化南新村的清水磚牆,Z字型凹凸錯落,質地結構堅固紮實,50年風吹雨打和地震,它們依舊佇立。
銘傳建築系副教授梁銘剛:「這個帶狀的位置我們可以想像到,它其實是室內的地板的高度,因為這個地方會淹水,整個磚牆不動,把一塊磚頭拿掉,信箱放在後面。」
政大曾拆除其中兩間房子,想收回蓋法學院。
萬興里居民急起搶救,召開公聽會,並申請成為北市文化資產。
化南居民第二代苑舉民:「(校方)象徵性留了8棟你們覺得OK嗎?我們當然覺得不OK。因為等於法學院全面進駐,學生生活活動也全面進駐,這對社區衝擊是滿大的。」
化南退休教授丁敏:「台大有青田街嘛,再來就是政大有化南新村,可能比台大的青田街保留得更完整。」
化南退休教授張敬果:「唉呀應該留一點不能全拆吧,完全不拆的話學校的地不夠用。」
政大法學院打算保留8到12戶宿舍,其餘拆掉興建法學院大樓和老師宿舍。
政大法學院院長王文杰:「我們政大現有校地中有高達45%屬於山坡地,它是不能興建的情況,所以我們法學院希望在化南新村去興建,現況房子它不具備文化聚落跟建設的法定要件,沒有任何文物在現況當中,反而現在變得有點頹圮,容易滋生囂小對治安不妥。」
化南新村已被提報北市文化資產審議中,審議序程還沒有走完,政大必須依照大會最後決議辦理。
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李乾朗:「我們支持讓它有文化資產身份,因為學校也不可以漫無邊境的蓋了大樓,學校又不是商業建築,所以教學或法學院有一定的量。而這個量是一定要有說服性,(如)我需要一個演講廳,我需要幾間教室,我需要教師休息室。」
化南的大師們已隨時光羽化,但化南村落的千姿百態在四季的更迭中,仍然散發著濃郁的人文氛圍,那是一旦失去就永遠消失的無形資產。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