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幾年來對食安議題一直很關注,也讓許多業者開始積極加入生產履歷標章,而現在標章又有新制度,由農委會推動將電宰資訊放入QRCode,目前已經有一半的業者參與,2年內預計會達到9成的普及率。
一隻又一隻光溜溜的肉雞整齊地掛在架子上頭,這就是肉雞的後端處理過程。
記者詹舒涵:「現在帶您來到的是台灣北部前三大的肉雞電宰廠,可以看到這裡每天要處理7萬隻左右的一個肉雞,他們的平均重量大概是1.5公斤左右,而我們吊掛上去之後,他就會進入後端的自動化分切產線。」
完整的肉雞產線從雞隻大小開始,就能自動篩選分類,接著進入各部位的自動分割,進行各部位的包裝分類,整個流程都得保持在低溫12到13度。
肉品集團副總吳興松:「因為微生物的增殖跟溫度有絕對的關係,他大概10幾分鐘就是一個倍數的成長,所以假如說溫度沒有控制好的話,肉品是很容易腐敗。」
肉品安全不得不注意,對低溫的堅持不只後端包裝,從進廠電宰就已經開始,每天由2到3個農場,送來養足5週的肉雞,在這裡統一宰殺,因為台灣從2013年開始禁止私宰,推行4年下來私宰退場,合格廠區主管機關嚴謹查核。
高溫脫毛後的雞隻,得進到2度的冰水中降溫保持鮮度,還得讓另外以雞隻的胸溫為標準維持在7度才是合格,為了要讓產線合乎衛生,業者可是從2012年開始就不斷精進廠房設備。
肉品集團副總吳興松:「從屠宰吊掛,吊雞上去到出冷卻槽大概要一個半鐘頭,一個半鐘頭以後還要分級,再去分切的話至少要3個鐘頭。」
通過層層把關的肉品才能夠貼上由主管機關發放的履歷標章。
記者詹舒涵:「而從合格屠宰場貼出來的這個標籤,你未來在生鮮超市也能夠看的到這個標籤,其實就是把這個溯源的標章往前來推,所以合格的電宰廠,你只要掃一下這個QRCode,通通都會秀給你看。」
掃描QRcode,電宰廠資訊就能秀出來,這是由農委會新推動的國產生鮮禽肉溯源制度。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這個的制度推下來以後,我們所有的已經經過屠宰的屠體的禽肉,他的都是衛生合格的沒有問題,也沒有疫病,那因此更透明化,讓消費者除了吃得安全以後,也認為這是國產的。」
目前全台大約50家的合格電宰廠,第一階段有一半參與推動,農委會希望2年內可以達到9成普及,而目前肉雞推動沒有問題,但土雞因為飼養體型差異很大,多半有混籠宰殺的狀況,推動上還要溝通。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因為白肉雞他比較標準化,所以標準化就是說,你一殺起來,大小隻差不多,所以他們不需要混養,那但是這個土雞因為大小隻會差很多,他們就會把它規格化,就會把這一隻比較大的抓過來,那一隻比較小的抓過去,所以說可能會抓到別人的雞,所以那一籠裡面可能有一兩個飼主。」
生產履歷往前推進,未來土雞肉雞都得全部納入,能否盡快落實,就看飼養現況是否能與政策完美配合。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