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一年用掉45億支寶特瓶,形成環境災難,雖然政府希望民眾能重覆使用水壺來取代寶特瓶,但民眾在外面想取得乾淨飲用水其實並不方便,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雖然面積很大,進出的人很多,但一整個公園只有3處飲水機,反而變相鼓勵民眾到附近便利商店買水或瓶裝飲料,達不到推廣成效。
標榜不含雙酚A和塑化劑,英國知名運動水壺竟在邊境檢驗時遇熱縮小變形,由於違反食安法,總共進口28.5公斤被迫全數銷毀,現在連名牌水壺都有疑慮,民眾又該如何自保?
外觀簡約、透明方正,拿在手裡遠看就像一本書,市面上的水壺造型百百種,特別像這類被當作贈品的水壺,使用前專家建議最好先從標示瞭解材質,再留意使用方式。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博士林中英:「廠商還是要標一下,因為像這種材質的話,基本上雖然它耐度夠,然後壓克力材質也可以耐到100度以上,文獻上面沒有說它到底會對身體產生任何的一個傷害啦,可是問題是,畢竟這些物質單體的東西進入到身體,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我們完全不曉得。」
水壺底部沒標示材質或回收碼就得打個大問號,不只是水壺,一般瓶裝水材質像PVC、PET或PP,怎麼用也有學問。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博士林中英:「媽媽很喜歡把它用來裝一些沙拉油,或者說是一些調味料的東西,其實那些酸鹼的東西,其實對PET來講,它的材質就是比較不耐酸、不耐鹼,雖然它耐熱,可是像這種的處理的一個方式畢竟比較不適合。」
為了確保安全,寶特瓶最好遠離高溫,而且別重覆使用,不過根據BBC報導,英國食品標準局和當地癌症研究組織認為,寶特瓶重覆使用並無安全疑慮,就算曝曬在酷熱環境下,塑膠中的化學成分也不至於有害,這項說法專家有不同意見。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博士林中英:「重複使用的話,先決的條件是,如果今天我是裝單純的水,尤其是它又放在冰箱裡頭的話,其實像這種重複使用的話是OK的,又是放在車子裡頭的一個高溫環境之下的話,是不太建議啦。」
暑假到了,小朋友們結伴出遊,只見人手一支寶特瓶,使用相當普遍,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年至少用掉45億支寶特瓶,由於太過氾濫,成了環境大災難,幾百支寶特瓶多半都是從蘭嶼渡海來台,台灣遊客到蘭嶼欣賞美景卻留下滿地垃圾,珊瑚甚至在瓶身上產卵,當水瓶浮上水面,珊瑚寶寶也跟著死亡,當地文化工作者,咖希部灣阿文團隊用這些廢棄物打造成船,呼籲民眾正視寶特瓶汙染現象。
板橋高中創課教室老師林世國:「寶特瓶回收了之後,他們還要再花一筆錢把它運到台灣,所以不像台灣,我們台灣可能有就地的回收機制,所以我們很輕便就可以丟入垃圾桶之後就會有後面會有後端的回收,但在蘭嶼沒有辦法,他們必須要自己處理,而且他們也沒有那個經費去,把那些東西再運回來,所以對他來講他是在賠錢做這些事情。」
為了環境和健康,拋棄式寶特瓶少用為妙,但想鼓勵民眾多使用水壺,公共場所能否順利取得乾淨飲水,也攸關民眾攜帶水壺的意願。
民眾:「如果不是兒童樂園的地方,不是小孩子專門玩的地方,不容易找得到水。」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主任邱虹儒:「這個飲水機的部分也可以看到飲水機的使用其實也並不鼓勵你裝水,並不鼓勵你帶瓶裝水,它都是屬於就是你按壓式的,然後你自己生飲,喝完就走了,更加鼓勵他們便利商店這麼容易到達,那為什麼我就不買個瓶裝水來使用。」
捷運站多半設有飲水機,不過專家點出位置沒清楚標示,水壺想裝水其實也不方便,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只有在兒童遊戲區和籃球場設置3台生飲機,數量遠遠不足,如果政府希望民眾多用水壺,配套還有待加強。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