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從2011年推出「鈕扣計劃」,向台灣旅外傑出舞者招手,邀請他們回國發表自己的舞碼,7年來成績斐然,帶來許多視覺震撼。帶您看看今年的鈕扣計劃。
今年28歲的凃力元,瑞典土司,現為瑞典哥德堡歌劇院舞者,首次回台發表舞作,是一段精彩雙人舞。
瑞典哥德堡歌劇院舞者凃力元:「非常的痛,因為他真的抓我的頭髮,真的操控我,可是我會很生氣的感覺,就是很想回頭給他一巴掌。」
瑞典哥德堡歌劇院舞者凃力元:「第一次參加鈕扣其實很緊張,有點近鄉情怯的感覺,回來台灣要表現給家人看、表現給朋友看,有一點很期待,可是又很怕受傷害的心情。」
這位在美國紐約Bill T.Jones舞團跳舞的台灣女兒劉奕伶,是第2次為鈕扣編舞跳舞。
美國比爾提瓊斯舞團舞者劉奕伶:「在2015年(首跳)回來之前,其實我已拒絕曉玫老師3次了,在國外是跳老闆的作品,但是我回來是表演我自己的作品,是我第二次算比較正式的創作,難免還是會對自己免沒信心。」
倫敦Company Wayne Gregor舞者董柏霖:「比國外跳大舞台更緊張,真的是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好像不能讓大家失望,對我家人來講,他們常跟我說,跳舞看不懂啦,他們有個排斥性。」
鈕扣計劃是何曉玫在2011年發起,把台灣流失的舞蹈人才找回家鄉跳舞。
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哇,那個舞者看起來像亞洲人,他可能是日本或韓國或那裡,不知道他不代表他自己,但是他回來台灣的時候,他必須自己整理自己,他編一支自己的舞。」
鈕扣計劃的鈕扣,來自英文New Choreograpger的諧音,就是新編舞家,這麼多年來鈕扣計劃是如何維持下去的。
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其實很辛苦,當然很謝謝政府的文化部國藝會,這兩個是主要的(補助)來源文化局,做得很簡單的原因,我也會讓他人知道,我們沒有太多的錢,所以你不要想是一個什麼樣的高標準或很強的技術,或者有很多的道具服裝怎麼樣。」
台灣頂尖舞蹈人才雖然在台灣發展空間有限,但他們在海外練功、回台發光 ,繼續照亮這一方冷僻的舞台,讓國人慢慢接受舞蹈這門抽象的肢體美學。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