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年喝逾十億杯飲料 容器安全引關注

記者 周玲秀 / 攝影 蔡宗儒 報導
發佈時間:2017/06/05 21:10
最後更新時間:2017/06/05 22:49

台灣2016年飲料店營業額高達491億,再創新高!裝飲料的容器也引起關注。研究指出,塑膠杯裝冷飲可能也會釋出塑化劑,或是有釋出雙酚A風險,塑膠專家則指出,塑化劑多半使用在PVC,少使用在一般飲料杯,至於這些材質是否會溶出化學物質,消費者至少能注意飲料溫度過高、風險可能較高,另外封膜口是否有變質焦黑、污染等。此外,自備的塑膠容器也要注意食物的溫度、容器的狀態,若酸性飲料遇上刮痕,再加上高溫,會提高化學物質釋出風險。


 

把香濃的鐵觀音茶和小農鮮乳混合在一起,打出奶泡,再倒進特別設計的玻璃瓶裡,在社群媒體上,熱門的打卡飲料就完成了!

業者陳小姐:「我們當初設計奶茶的瓶子的時候,是希望器官為主,把器官放在一個玻璃罐裡的感覺,所以就選擇了玻璃瓶,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玻璃的,比起透明的塑膠的話,會讓人比較安心!」

考量設計感,選用玻璃瓶,也正對了消費者的味,買瓶子送奶茶,之後再帶瓶子回來買還能折價,幾款玻璃瓶成了店裡的熱銷商品!
 

業者陳小姐:「有些客人,他們可能從網路上看到我們的東西,他們就會特別問,請問是塑膠還是玻璃,如果是玻璃的話,會更增加他們買的意願!」

食安風波讓人更注意食品容器安全,董氏基金會曾引用哈佛公衛學院研究,77位受試者,各使用不鏽鋼杯與塑膠杯一週,發現即使是裝冷飲,用塑膠杯,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比不鏽鋼杯高出69%!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即使喝冷飲,他在尿液中仍然殘留比較多的雙酚A,也就是所謂的環境荷爾蒙,類似雌激素,影響我們的生殖系統,還包括我們的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等。」

而國內也有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研究,找來30名性早熟的女童,發現她們體內塑化劑濃度是一般人1.2-2.4倍,在停喝塑膠杯飲料,避免接觸塑化劑一週後,就降低1/2~1/3。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避免、少用這種塑膠材質,包括我們的塑膠袋,還有微波爐上面用的保鮮膜,可以的話,就是避免塑膠材質,還有飯前一定要洗手!」

其實使用塑膠容器裝食物,第一要注意的就是材質,最簡單的辨別方式,是塑膠回收材質辨識碼,三角形裡頭分成一到七號,最常用在飲料的包括一號PET,二號、四號的高低密度PE,還有五號的PP,六號的PS,每種材質適用的溫度都不同。

塑膠中心驗證技術部副理徐惠民:「你用的到底是哪一個材質,你要先確定,譬如說PP,還是PE,還是PET,如果你要使用在熱飲,當然我會建議PP是最適合,那如果你要使用的是冷飲,PE、PET兩者都沒有差別,因為它們的耐熱溫度基本上是70、80度以上,可是又到不了100度以上,所以要裝熱飲的話,它會變得有點難。」
 

醫師提醒,除了材質的耐熱溫度,微酸性的飲料和容器狀態,也會使用增加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萬一你的運動水壺是傷痕累累,刮到,又用比較高溫,又比較酸性的飲料的話,運動水壺有些是PC材質,聚碳酸酯,它可能會產生雙酚A。」

塑膠中心專家指出,塑化劑是數百種物質的代名詞,確認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已被禁用,而最多使用在三號塑膠PVC當中,保鮮膜多半是這一類。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偶爾我們有看到有一些學者的研究,告訴我們說,就算是冷飲的話,如果遇到酸性飲料的話,搞不好有些化學物質也會釋放出,這有可能,如果有刮傷,就算冷可能也會釋出,不過我想最重要還是高溫!」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2017年,台灣將喝掉超過十億杯飲料,其中多半有使用塑膠材質,龐大的市場,除了要靠業者依照自家飲料的溫度、酸度,選擇適用的容器,消費者也不妨選擇自備容器,才能喝得更安心!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飲料#容器#化學物質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82

0.0346

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