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現代社會中,還是多數人的禁忌話題,不過在苗栗的仁德醫專,有一堂開辦七年的生命體驗課程,參加人次已經突破兩千人。透過讓參與者拍遺照、換壽衣、躺棺材等等殯葬儀式,貼近感受、想像死亡,參與者都說,更了解怎麼面對生命,懂得把握當下。
換上壽衣,學員的表情有些嚴肅,閉上雙眼和自己對話,這堂生命體驗課程主題就是死亡。
仁德醫專輔導老師蔡仲庭:「待會請你們想像自己,這是你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
當盡頭就在眼前,回顧這一生酸甜苦辣,回憶湧上心頭。
仁德醫專輔導老師蔡仲庭:「趁這最後一小時,把你們想說的告訴他們。」
這時你想對親人好友說什麼,邊想像這個情境,邊寫遺書,已經有人淚水止不住。
體驗學員謝秀鳳:「我還是有很多的不捨,回顧我這一生當中,我覺得我很幸福,擁有這麼多愛我的人,最後放不下的還是我的媽媽。」
放下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回歸到純粹的情感,參與學員帶著親手寫的墓誌銘,走向昏暗燈光的空間,這裡特別定製的十口模擬棺木,是體驗課程的重點舞台。仁德醫專的這場生命體驗活動已經開辦約七年,體驗人次超過2000人,當棺木慢慢蓋上,甚至還要蓋布把眼前的光也遮去,透過儀式更貼近體驗死亡。
體驗學員呂昭賜:「蓋下去那一刻,讓我體會到我的人生當中,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去完成的,當然最放不下的就是我的兒女,真的愛要把握當下。」
死後長眠的幽閉空間,不過躺在裡頭十分鐘,感觸已經很深,念出遺囑的這一刻,是用淚水伴著話語。
體驗學員李采娟:「媽媽我不怕被嘲笑沒有爸爸,我只怕沒有人可以代替我照顧你。」
采娟在體驗過程中,不停想到過世的父親,聽到其他學員對兒女的掛念,她的思念更是強烈。
體驗學員李采娟:「很多事情就是,會一直去想到過世的爸爸,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跟我說,不要放棄然後堅持自己想走的。」
起身給彼此一個擁抱,這次的經驗幸好是體驗,此後要用什麼態度面對生命,大家都有了清楚的答案。
體驗學員謝秀鳳:「我覺得今天是我重生的一個機會,就是好像再重新,死過一次之後又復活了,所以對我未來的話,我會更積極正面去面對我身邊周遭的人事物。」
有別於一般生命教育的理論課程,走過這一遭,其實主要目的還是希望讓大家不再禁忌,更藉著死亡思考生命。
仁德醫專輔導老師蔡仲庭:「開始願意去了解死亡是什麼,去面對死亡是什麼甚至去討論,會更接近生命的意義,因為死亡跟生命是一體兩面的,請你眼睛張開的時候已經回到現在。」
這場體驗參加者有護理系,有生命關懷事業科,也有照服領域從業人員,透過了解死亡更了解自己的工作。
體驗學員陳淑玲:「可以讓我很深切地了解到,我之前照顧過的那些老人家,臨終的老人家或者是安寧的老人家,他們的心裡是在想什麼,可以讓我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
提早思考身後事不再是禁忌,還能避免不少糾紛,以民間公證人事務所為例,每天平均有兩三組人來辦理遺囑公證,2016年辦理人數(287人),已經是2012年的2.3倍(124人),其中八成四是60歲以上長者。
民間公證人事務所長詹孟龍:「寫遺囑是一個個人對權力財產的個人的想法,有些人還會交代一些遺言。」
專家提醒法律規定,遺囑一定要手寫註明日期,也最好指定執行人,而透過公證,讓遺囑從私人文書變成公文書,具有證據效果,雖然現在辦理者還是以年長者為主,但已經可以看出人們對自我權力的重視,與對死亡的觀念正在逐漸改變。
下載TVBS新聞APP,抽1萬元電子禮券! 活動詳情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