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開始衛福部加大力道推動分級醫療,但台灣三級醫院,地區、區域和醫學中心結構上卻出現問題。健保開辦20多年來,地區醫院數量幾乎腰斬,少了基層醫院,要怎麼做好分級醫療呢?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是健保給付階級化,導致小醫院難生存。仍在經營的地區醫院,不少都轉型求生,今天的調查報導,就帶您走訪高雄愛仁醫院。
從心臟不舒服討論到睡不好,考慮轉介神經內科,一個病人楊醫生花5到10分鐘問診,上午診38個病人,就從8點看到12點半。
愛仁醫院醫療副院長楊志余:「像我在民生醫院的時候,我那時候我的心臟超音波就不是我自己做,我在這邊是進門診又做檢查,我們可以邊做邊說明,這樣對病患來講我覺得是更大一個保障。」
從市立醫院內科部長轉戰地區醫院,服務5年楊醫師最知道屬於小規模的地區醫院跟其他大醫院的差別。
另一位黎醫師曾擔任高雄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退休之後也到地區醫院服務。
愛仁醫院教學副院長黎國洪:「你要請醫學中心(醫師)來,你要給醫學中心的醫師他的環境,他的環境(醫療設備等級)假如是他滿意的話,他是絕對他一定會繼續來嘛。」
高雄的愛仁醫院有10多位從高醫、高榮、長庚來駐診的醫師,靠名醫重新擦亮招牌也投入五千萬升級設備跟大醫院接軌,醫院環境更重新翻修,讓病患願意上門。
愛仁醫院行政副院長紹孟玲:「我們整個設備來講它很溫馨,跟一般地區型(醫院)不明亮、昏沉是不一樣的。」
像愛仁這樣的例子台灣並不多見,健保開辦20年,肩負基層醫療重任的地區醫院數量幾乎腰斬,最大問題就是經營。
記者張允曦:「台灣有(超過)1萬間的西醫診所,但是像愛仁這樣的地區醫院只有300多間,雖然跟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形成一個正的金字塔,但是不管從住院還是門診的佔率來看,地區醫院都是敬陪末座也形成經營困難。」
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謝武吉:「地區醫院經營上最大困難就是健保給付不夠同樣一種疾病,(健保給付)給大醫院的費用是3000多點,給地區醫院是1000多點。」
除了健保給付階級化,地區醫院規模小,採購成本比醫學中心高,賺得少利潤更少,加上大醫院治療輕症比例過高,跟地區醫院搶病人形成惡性循環。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解決問題)光靠同病同酬可能還是會大有問題,我覺得真正應該重新把健保支付資源配置重新做大破大立的檢討,譬如說醫學中心你如果真的做急重難症,我就給你提高很多的給付。」
政府落實分級醫療得先救救消失中的地區醫院,否則民眾輕症找不到家附近小醫院看,只能更往大醫院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