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落實分級醫療! 社區推「家庭醫師」整合照護

記者 謝佩穎 / 攝影 劉佾樺 報導
發佈時間:2017/03/01 17:09
最後更新時間:2017/03/01 17:21

為了落實分級醫療,衛福部在14年前,試辦了「家庭醫師計畫」,讓民眾都可以在鄰近社區,透過家庭醫師照護,擁有完整病歷,未來有需求,也能藉由家庭醫師,幫忙轉診到適合科別的大醫院,但目前只有10%民眾加入家庭醫師計畫,分級醫療該如何確切落實?來看今天的調查報導。


 

小感冒到社區診所,醫生看診、問診細心,檢查深入耳道還做抽血檢驗,在預防接種的時候,大概都會安排社區接踵,無法到診所看診的病人,醫師也能到家中訪視,還帶著住院醫師「觀摩」。

老奶奶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加上流感要打疫苗不方便,申請「在宅醫療」,洪德仁醫師就擔起專屬家庭醫師責任,固定時間來看病患紀錄狀況,建立信任的醫病連結,家庭醫師手上有病患完整病歷,洪德仁醫師不只開耳鼻喉科診所,也是北投社區醫療群的計畫主持人,透過家庭醫師制度數位轉診,短時間內完整病歷,讓大醫院主治醫師馬上接手。

醫師洪德仁:「預約說你哪一個時間點,那個我們這個病人他時間方便,可以到你們那邊做聽力檢查。」
 

洪醫師其實是健保署「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的成功案例之一,整合社區5到10位專業醫師拉成群組,家醫科、內科、外科、婦產科或是小兒科,透過健保署支持各科都能水平轉診,重症患者也能垂直轉診到合作的大型醫院,要解決醫院人數超量無法負荷的狀況。

健保署提出辦法要落實「分級醫療」,但全台只有3000多家診所加入計畫,僅占全台灣3成,分級醫療說的容易,要做起來可不容易。

記者謝佩穎:「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北市行政區,禮拜天有開診的小型診所數量,以中正區來說全部有27家卻只開了3家,開診率11%卻也是全台北市最低。」

開診率不高,很多民眾小病衝大醫院,分級醫療落實成效不佳,但康健雜誌曾調查,8成民眾支持家醫制度,到底是就醫習慣的「無法改變」,還是政策根本「動不起來」。

健保署:「假日開診的那個比率其實並沒有下降,鼓勵在你居家附近的專科診所,他們能夠組合成群體。」

醫師洪德仁:「分級轉診不應該只是建立在,我從基層轉到醫院這樣的一個方便性,或者是一個優惠性、一個鼓勵而已,而是更重要的是,就是要去建立如何讓平常基層,跟醫學中心一個很好的連結關係。」

家庭醫師計畫試辦將近14年,砸了上百億元,只有10%民眾加入家庭醫師計畫,調漲大醫院的部分負擔,只是工具且戰且走,怎麼實踐分級醫療,似乎每一個人都有責任。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分級醫療#家庭醫師#在宅醫療#轉診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57

0.0739

0.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