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性交繁衍存在目的 研究:後代不易罹病


發佈時間:2016/12/21 15:42
最後更新時間:2016/12/21 15:42
示意圖/TVBS
示意圖/TVBS

英國生物學家拿水蚤研究發現,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比無性生殖更不易生病。有性生殖帶來遺傳變異,「躲避疾病」解釋了儘管性交繁衍後代的代價不菲,卻仍存在於自然界的原因。

法新社報導,從進化觀點來看,有性生殖可被視為毫無成功機會,因為相較於同樣存在自然界的無性繁殖,有性生殖既費時又費力。

 

試想,彆扭整羽的孔雀開屏以吸引雌雀,卻可能讓自己輕易成為老虎和野狗的點心。

即使沒有掠食者威脅,性交及事前的準備儀式也可能有危險性,比方說,為爭奪交配權,雄鹿會鬥角,雄獅會互鬥,而兩雄相鬥有時不會好有下場。

一些動植物採無性生殖,比方說海星和香蕉,甚至有些鳥和蜂也這樣。
 

簡而言之,沒有雄性參與的生殖,不但過程更快且更不需擔心受怕。

然而,性交仍是世界上動植物把基因傳給下1代、確保物種存活的最主要方式。

蘇格蘭史特林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生物學家奧德(Stuart Auld)指出:「演化生物學上1個最古老的問題就是,為何要性交?」

達爾文的天擇定律規定,不選擇簡單的無性生殖,反而從事困難度較高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就必須擁有某些重大優勢。

的確,有性生殖刺激遺傳變異,讓下1代的基因組成更有利於在瞬息萬變野外環境中壯大。

相形之下,無性繁殖不會產生遺傳變異,因此一旦環境惡化,下1代將欠缺為適應環境而須繼承的基因。

奧德告訴法新社:「但是,性交須擁有比無性繁殖多兩倍的效率,才能超越必須付出的代價。若天擇支持性交,那麼有性生殖的母體,要不須產下達無性生殖母體所產兩倍數量的下1代,要不下1代得優質兩倍。」
 

提升對抗疾病的能力,是伴隨有性生殖的遺傳變異主要優勢,生物學家長期以來同意此1觀點。

但創造1個環境確認這個觀點總是有其困難:不同物種性交策略的代價和好處,要怎麼去做比較?

為避免把毫不相干的事硬湊在一起作比較,奧德和兩名同事拿既可以有性也可以無性生殖的水蚤進行研究。

奧德說:「拿無性生殖和性交繁衍的下1代來跟母體做比較,我們發現性交產生的後代比較不會生病。」

他解釋說,結果,「躲避疾病」這項恆久不變的需求解釋了性交雖「代價」高昂,卻仍然存在自然界的原因。
 

這項發現發表在英國期刊「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中央社)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生物學家#水蚤#有性生殖#無性生殖#遺傳#性交#繁衍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75

0.0667

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