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提升設備及技術 手工製鞋轉型增加競爭力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發佈時間:2016/12/13 20:58
最後更新時間:2016/12/13 23:25

台灣曾經有許多手工製鞋的廠商,尤其在新北市的三重密集度最高,不過隨著產業外移加上大陸的低價競爭,不少鞋廠都面臨倒閉,不過也有部分鞋廠不畏景氣寒冬,堅持一路走來都是純手工製鞋就是為了維持品質,而另外工業局也輔導了部分鞋廠,透過設備和技術的提升來增加競爭力,以轉型來讓傳統產業永續經營。


 

手工製鞋業老闆蘇志雄:「做這個皮料的東西都是好的地方,要用在好的部位裡面。」

拿著筆在皮革上仔細畫出鞋子面皮的形狀,避開有瑕疵的部分,這是手工製鞋的關鍵步驟。

手工製鞋業老闆蘇志雄:「仔細看,你在這邊看你就看到了,這邊就有疤痕啊,疤痕就要閃過。」
 

無法用機器取代,也最考驗技術的還有拉幫這個動作。

手工製鞋業老闆蘇志雄:「手工製造的拉幫,就是說這個東西到這邊萬一歪掉了還是傾斜一邊,還是有伸縮性的問題,拉幫可以加重力道,也可以省力道。」

用風槍固定,再拿著槌子敲敲打打,就連貼底也不能馬虎,看師傅精準地對準鞋底拿著槌子用力滑過,加強鞋面和鞋底的緊密度,最後用壓底機再次輔助黏度,像這樣純手工製作鞋子的鞋廠就屬三重最密集,不過受到大陸的低價競爭,許多傳統的小鞋廠面臨倒閉,做鞋做了40多年的老闆蘇志雄一路見證製鞋業的盛衰。

手工製鞋業老闆蘇志雄:「台灣現在也不太景氣,不是單子很多啦,外來東西也是太多了,所以說競爭的關係啦。」

雖然手工製鞋一天產能只有幾十雙,但他堅信靠著經歷累積出來的真功夫仍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手工製鞋業老闆蘇志雄:「手工做的東西是比較細緻的,做起來比較高檔的東西才用手工做。」

不過這樣的傳統產業確實也面臨人才斷層及供應鏈產能的問題,工業局委託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輔導部分製鞋廠,透過設備和技術的提升增加競爭優勢,裁切皮革再透過針車一片片的組合,像是這部分的設備分成18種車和高頭車,其中高頭車就是經過改良的。
 

製鞋廠經理莊蕙珠:「18種車是傳統的,那傳統車是不管什麼都可以車,但是它有個缺點就是說它碰到厚的、重的它就沒辦法車。」

而入楦這個重要步驟則是分成拉幫和前幫兩種,需要技術的拉幫方式較省工,而傳統的前幫雖然是純手工卻也較費工。

製鞋廠經理莊蕙珠:「拉幫式的話,就是說它的中底是軟的,做鞋子的時候它裡面的空間會比較大一點。」

這家在新竹的老鞋廠從80多歲的老父親傳承到第二代,也從手工製鞋走向半機械化,而一條龍的產線不只鞋底自己燒,就連鞋墊也和日本技術合作。

製鞋廠經理莊蕙珠:「要根留台灣,一定要有它的特色,就是說可能我們在質量上或者在技術上要去做提升。」
 

記者曾奕慈:「傳統產業要永續經營,也要做出一些改變,像這家經營了40多年的老鞋廠就引進了新的設備來做出防水的鞋子,老闆娘像妳手上拿的這個像是襪子的東西,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製鞋廠經理莊蕙珠:「它有防水功能,它基本上這塊布,你看它很簡單的一塊布它有4層,就是說它的布上面有第一層是紡織布,然後再一個防水膜,再加個泡棉,再加一個布。」

另外不同於一般PU材質的氣墊鞋,這裡還在鞋墊上頭做改良,加入了氣洞,這些研發和設計都是他們加強競爭力的方式。

製鞋廠董事長莊金隆:「機械的東西反而材料要用比較好、比較精緻化、工不要太粗,有信用就能生存下去。」

過去手工製鞋一天只能做上幾十雙,現在加上機械化,一天產能可達800雙。

製鞋廠董事長莊金隆:「台灣總是有人要穿鞋子,這是我母親說的,所以我們繼續做,一定有辦法生存。」

不和其他國家的大廠競爭,求的是鞋子的品質,不論手工製造還是轉型成半機械化,台灣的製鞋業要用自己的步伐踏出不一樣的路。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手工製鞋#低價競爭#倒閉#轉型#精緻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84

0.0536

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