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牙籤刷也能成為台灣之光,早年以開發機械為主,後來乾脆自行開發產品申請專利上市,主力產品「牙籤刷」外銷歐、美、日、韓等十餘國家,每月銷售量高達1億支,每年賣出的牙籤刷數量獨步全球,如果把每支7公分的牙籤刷排起來,甚至可以環繞地球二圈。
工廠產線動個不停,一隻又一支的牙籤就像溜滑梯滑下來,仔細一看,牙籤的造型很特別,刷頭呈現菱形就像羽毛一樣,這叫做「牙籤刷」。可別小看它,它是另類的台灣之光,不但讓鼎泰豐、華航、長榮搶著用,還在歐美日韓等國家熱銷,年銷量12億支,一隻7公分的牙籤刷,相接起來超過8萬公里,可以環繞地球2圈。
牙籤刷行銷人員許孟晃:「市場以美國為大宗,大概佔比例30%,再來就是歐洲大概20%,還有其他像俄羅斯、日本、韓國。」
熱賣的秘密就在牙籤刷上面,比較傳統牙籤,尖頭較粗,不易深入牙縫,第一代雖然很細,但刷毛只有6根,第二代卻增加到22根,同時也改良了材質使用食用級塑膠,更堅韌不易斷裂,創造牙籤刷的靈魂人物,就是德晃董事長,許溫德人稱點子王,擅長藉由生活的細節發明東西,已經擁有50幾項專利,會發明牙籤刷其實是個意外。
牙籤刷董事長許溫德:「我的姊夫剛好是牙醫師,那麼有一天他拿給我一個叫做牙線的東西(說)很好用,但是結果我用了以後沒有清潔效果。」
因為用不習慣牙線,牙籤又太粗,不舒服,於是開始動腦筋想要怎麼突破牙線和牙籤的效果。
牙籤刷董事長許溫德:「新的產品在研發,都是會看到某種的東西的想像。」
有了構想當然要實踐出來,而早就制定市場取向的許溫德,一開始就設定要大量生產,才能控制價格。
主持人古彩彥:「廠商為了生產拋棄式,價格又低廉的牙籤刷,他們從製程機器到所有的原料都是自己研發的,而牙籤刷成品一開始看起來非常亂,必須經過整列的過程,排列整齊之後,才能夠自動化包裝。」
大大提高自動化的比例,雖然一開始投入的價格昂貴,但是卻能在1、2年之後回收,員工才100個人,產量卻是以前的3倍。老闆喜歡發明東西,早年以開發機械為主,後來乾脆自行開發產品申請專利上市,吃過中國大陸盜版的虧,決定轉型全力拚專利研發,因為唯有用智慧財,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面走的又久又穩。
圖/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