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產出7百多萬噸的垃圾,同時垃圾回收率也很驚人高達56.8%,是歐盟的兩倍以上,也優於美國34%。因為台灣從2000年開始,大力推動源頭減量,因此每人每日平均垃圾量清運量,從1998年的1.14公斤逐年減少,2004年再推垃圾強制分類,降為0.71公斤,到了2015年再腰斬一半,每人每天只產生0.37公斤的垃圾。
香濃的雙料咖哩,搭配起士和半熟的荷包蛋很受年輕人歡迎,這家由日本人和台灣人合資的日式咖哩店,連垃圾分類也做得很不錯。
日式咖哩業者顧先生:「像廚餘的部分我們都會把它做一個分類,做一個小型分類,大型先垃圾分類這樣子。」
其中的合夥人佐藤小姐,來自日本埼玉縣,說起台灣和日本的垃圾分類有很大的不同。
日式咖哩業者佐藤江里子:「日本垃圾分類很多比較複雜,瓶子跟包裝一定分開,上面的是什麼瓶蓋,瓶蓋也要分開。」
日本的垃圾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塑膠、舊紙張、瓶子與罐頭等九大類,不同的垃圾收集時間也不同,其中還有很多交錯的區域,外層塑膠膜是塑膠類,紙盒紙類裡頭的鋁箔紙則是金屬類,不過日本的垃圾回收率比較難跟其他國比較,因為日本因為政府對於「垃圾」的定義,是指「禁止轉售給他人的廢棄資源」,而塑料和鋁罐的回收率分別高達70%和80%,台灣的垃圾回收率高達56.8% ,新加玻則有60%,美國回收率只有34%,歐洲國家的模範生則是荷蘭超過51%,台灣可以說居於世界的前端。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吳盛忠:「我們這個回收體系不只只有政府機關,還包括一些譬如說各位常見的拾荒業者,然後有時候還包括一些宗教團體,甚至一些合格的回收商,第二個政府有一套制度,也就是說假如公告要回收的話,業者他要先繳清潔處理費,後來經過回收體系回來之後可以獲得補貼,所以有這樣一個經濟的誘因。」
資源回收車每天都會開進內湖的資源提貨站,把各式各樣的回收物分別別類堆放在不同角落。
記者呂蓓君:「可不要小看這堆垃圾,在回收業者的眼中可是黃金,以塑膠類來說就可以再細分成20種變賣。」
提貨站採全發包制,業者得標之後每天都可以來提貨,提貨站每個月都可以收集到1100萬噸,加上木柵站,全台北市共可收到2200萬噸的回收物,而台灣從2000年開始大力推動源頭減量、再使用,配合學校環保教育,現在的民眾普遍都有垃圾分類的觀念。
民眾:「我們之前高中學校的時候,就是分得很細,連塑膠袋什麼要綁起來就習慣了,因為這是規定嘛,而且你垃圾桶也比較不會有髒東西,比較不會生那個蚊蟲。」
也因此,台灣的垃圾量從1998年推行前的943萬噸,2000年推行後,2001年減少到833萬噸,2011年733萬噸、2015年又下降到722萬噸,每人每年的垃圾清運量從1998年1.14公斤,推動四合一回收計畫逐年減少,2004年再推垃圾強制分類降為0.71公斤,2015年再腰斬一半,每人每天只產生0.37公斤的垃圾,不過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北市資源回收隊隊長陳麗娥:「有一些民眾他可能還是沒有很清楚,就是我們哪一些項目是可以回收的,所以有時候他還是會把一些不是屬於回收物的東西,會夾雜在回收物進來。」
而在清運的過程中,也會有隨車人員觀察是否有不符合規定的部分加以勸導,如果屢勸不聽,則會依廢棄物清理法第12條罰1200-6000元。從政府到民間,在這十幾年間發展出垃圾分類的系統融入在生活中,也難怪台灣的垃圾回收率可以成為各國借鏡的目標。
圖/TVBS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