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環境污染海洋 新鮮「活魚」不保證安全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吳建宏 報導
發佈時間:2015/07/17 20:37
最後更新時間:2016/06/29 09:35

台灣人愛吃海鮮除了營養豐富外,就連買魚也喜歡購買活魚,在魚市場或漁港看到活跳跳蝦蟹或活魚,一般給人既定印象就是新鮮,不過買魚不是只有新鮮就好,即使是活魚誰都不能保證一定安全,尤其過去幾年重金屬汙染和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總是讓人擔心害怕,學者呼籲最好少吃大型深海魚,避免不知不覺將重金屬吃下肚。


剛捕撈上岸的漁貨,許多人下手搶買,目標鎖定眼前新鮮活魚。民眾:「有活的當然是更好,人家說現撈的,尤其是嘴巴有一條繩子最好。」

買魚不是新鮮就好就算是活魚,可不能保證一定安全,因為大自然海海域若遭到汙染,將造成海洋浩劫,過去重金屬和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現在有業者將一包包真空包裝水產品標榜全是無毒養殖還附上檢驗證明,先在產地澎湖飼養再急速冷凍包裝,運到全台連鎖門市販售。

業者林瑜庭:「我們幫魚洗澡做急速低溫冷凍,然後我們也做就是完全不落地,衛生安全品質把關。」

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劉擎華:「婆婆媽媽喜歡吃活的魚,我想這跟我們傳統觀念有很密切的關係,活在哪裡,牠吃的食物,都會影響牠重金屬或是有毒物質累積。」

水產品現在面臨嚴峻問題,依照現行法令,魚類不得檢出氯黴、孔雀綠、硝基呋喃,而河川受到汙染會使得出海口附近海域的生物,有可能累積重金屬和環境賀爾蒙。

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劉擎華:「大型鮪魚重金屬量,基本上是稍微高了一些鮪魚的量,最好不要吃太多,大概一個禮拜吃個一兩次,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

學者呼籲吃小魚,盡量別吃大魚,海鮮類最好盡量少吃,藥物殘留風險較高的黑鮪魚、珊瑚礁、石斑魚、金線魚和吻仔魚,該怎麼選擇水產品才能吃得安心。

記者蔣志偉:「現在在各大賣場都可以看到水產品貼有履歷驗證標章,而實際我們將手機對準QRCode,就能看到水產品裡頭產地和生產者究竟是誰,有疑慮的業者,大多會自行主動送到水產中心化驗,魚類是否遭到汙染。」

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研究員王河順:「在我們檢驗中心,現在目前檢驗的項目是目前已經有居多,那可能是民眾對於食品食用的安全上,可能是意識應該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要驗蝦肉藥物殘留,得先將樣品淨化再用氮氣吹乾,最後放入液相層析質譜儀才能確定結果。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主任劉擎華:「台灣因為耕作面積比較小,就是養殖面積小所以每次養殖你就要付出一定檢驗費,相對地價格就會高。」

學者說水產品像是魚、貝、蝦蟹,體內酵素會產生天然甲醛含量,WHO建議每人一天攝取甲醛,安全含量為每公斤0.15毫克,若以60公斤成人計算,一天只能攝取900公克,若不想將危險海鮮吃下肚,學者建議均衡攝取近海或遠洋漁類,民眾可選擇貼有履歷驗證標章,購買魚類產品選購才能更放心。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海鮮#活魚#重金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83

0.0564

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