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在台灣有超過1千6百萬人使用,但近來的匿名粉絲團成立,網友留言卻變調成了網路霸凌,加上發生藝人楊又穎事件,讓各界開始重視網路霸凌,反芻「匿名制」的正當性,針對涉及言語霸凌或騷擾的PO文,一旦遭到檢舉,審核屬實,內容就會遭到移除。
臉書宣洩情緒,抱怨求溫暖,匿名PO文,卻變調成了不理性的「網路霸凌」。
網路趨勢觀察家Mr.6:「一些些的不高興,一些些的可能忌妒,有可能酸葡萄心態,有可能是各式各樣很微妙的人與人之間的心態,很多是熟人,我們說網路霸凌就跟癌症一樣,一般沒有人想到,會發生在他身上。」
搜尋關鍵字,類似的粉絲團數至少上百個,對象從男友、女友到空服員都有,人氣最高的臉書專頁按讚數至少好幾十萬,利用外掛程式投稿轉貼,這些不具名的抱怨,就連管理者也不知道PO文者身分,躲在虛擬世界裡,粉絲團則成了「借刀殺人」的工具,文字是刀刃,攻擊、吞噬,或許你根本不認識的人。
網路趨勢觀察家Mr.6:「台灣人是特別有正義感的民族,霸凌在全球都有,台灣這邊特別嚴重是因為台灣人的正義感是很特別的,我們可能會站起來抵制一家食品公司,我們也會站出來抵制一些覺得是壞蛋的網路者,可是大家忘記我們根本不認識他。」
網路享有言論自由,但不見得想說什麼就能PO什麼。臉書其實早有規範,不容許霸凌或騷擾事件,有故意貶抑或羞辱個人的內容,只要有人檢舉,審核後確實違反臉書守則,就會遭到移除,而在藝人楊又穎自殺身亡後,這個議題更受關注。
民眾:「覺得還滿合理的,如果真的逾越那個禁忌的話,我覺得刪除是非常合理的處置。」
民眾:「應該這樣比較好吧,不然大家都這樣子沒有人管,這樣越罵越誇張。」
多數人持認同觀點,但也有不一樣的聲音,認為是變相限制言論自由。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鈕則勳:「臉書有這麼多的角色,他當然很合理的可以去設定這個遊戲場域的遊戲規則,意思也就是說,他透過發言平台的一些遊戲規則,什麼樣的一些言論,如果你被檢舉,或者你人身攻擊太過明顯的話,我可能就會去把你的發言刪除掉,臉書當然有這樣的權力。」
文章能被刪除,當然也能再寫、再PO,甚至關閉粉絲頁也能再開一個網站,單靠「檢舉」,就能改善網路霸凌現象嗎?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鈕則勳:「如果今天真的要使網路霸凌,整個發生率降得比較低的話,除了這些社群網站能夠去強化它的遊戲規則建立之外,我覺得在網友心態上面,真的要做一定程度明顯的調整。」
臉書在台灣有超過1千6百萬人使用,全球市值更是達到2530億美元,在美國是排名第二的視頻網站,正努力超越GOOGLE旗下的YouTube,平台業者肩負社會責任,正視網路霸凌現象,防止「匿名」攻擊,使用者或許也該「自律」,別讓網路文字變成傷害任何人的工具。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