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看醫生,更迷信名醫院、名醫師,不管大病小病一定往大型醫學中心跑,除了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門診一診難求,也忽略了不管多厲害的醫生一天只有24小時,為了應付過量的傷病,跳台開刀已經是常態。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方震中:「我們開會地方也搬到地下室,全部把這些空間擴張成病人的空間。」
指著醫院牆上急診部的演進史,台大急診室主任方震中解釋著照片的背景,50年前對於急診室的破切需求,對照現在雖然時空背景改變,但不變的是急診室依然擠滿了人。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方震中:「病人對台大醫院有信心,覺得他比較好交通也比較方便,他可能坐高鐵就很容易到台大醫院來,健保給他的給付差距也不是這麼大,對於他跑到大醫院來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民眾對於大醫院有迷思,認為資源較多、醫師品質比較好,因此也捧紅許多名醫,不少名醫門診一位難求,跳台開刀的情況也是常態。
監督健保聯盟秘書長滕西華:「其實還滿常見的他要肩負教學的任務,他可能不必全程去,或不需要他全程去完成這個手術,第二個部分因為他的病人太多了,如果他不這樣排的話,事實上病人等個2、3個月都有可能。」
不過專家也提醒民眾,過度迷信名醫造成醫師一天需要幫10幾個病人開刀,不管多厲害的醫師,在馬拉松式的診療行為下,也沒辦法發揮技術。
監督健保聯盟秘書長滕西華:「神醫的神手也可能會失手,因為他太累了,他其實沒有辦法好好集中精神去照顧你的病。」
以台大急診部為例,一天至少要看300個病人,其中有1/2-1/3是等著要住院的病人,有醫師就說台北的醫院如果爆滿,其實都是病人自己選擇的,台大為了改善急診爆滿的情況,也開始推行轉診,目前已經小有成效。
除了急診人滿為患,第一線的醫療院所,病患與護理師比例也高的離譜,美國規範「護病比」最高為1比6,如果提高到1比8時,病患死亡率將大幅提升3成以上,而台灣護病比嚴重失衡,白班雖有符合衛福部規範的1比7,但近9成的大夜班護病比高達1比15。
醫改會研究員李芸婷vs.記者:「102年評鑑成績出來很難看,大概有8成是不合格的,數字最難看是多難看?在我們102年評鑑成績有看到1比30的。」
要改善不良的醫療環境,除了制度面有待政府修正,更重要的還是要落實,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小醫院的概念,合理就醫才不會造成醫療資源非配不均,不然最後苦的恐怕還是自己。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