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嗶」經濟卡片革命 行動支付搶890億商機

記者 周瑜茹 / 攝影 李延智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12/25 20:0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手機結合信用卡、悠遊卡成了「電子錢包」,現在使用率越來越高,有行動支付平台,結合五大電信、信用卡等業者,民眾只要更換專屬SIM卡,下載APP,建立個人帳戶,以後不用帶皮夾出門,這個專屬的電子錢包,未來不只能搭車、吃飯,還可以化身成集點、門禁卡,業者預估半年內,能有30萬民眾加入體驗,市場規模高達890億。


手機感應「嗶」一聲,付款完成,不論是搭捷運、餐飲消費,通通很方便,未來「電子錢包」,應用將越來越普及,現在有行動支付平台,與五大電信業跟悠遊卡公司合作,整合信用卡等業務,讓「電子錢包」功能更多元。

記者周瑜茹:「手機結合信用卡到底有多方便,現在你到販賣機消費,只要根據螢幕上的指示操作,再選擇用手機付款,就能消費。」

只要手機有NFC,「近距離無線通訊」的功能,再申辦專屬SIM卡,下載APP後,就能設定個人帳戶,結合信用卡、悠遊卡,未來甚至能應用到會員卡、集點以及門禁卡等等,APP功能切換,就可以使用不同卡別,以後帶手機出門萬事具備。

2014年,國內行動支付,市場規模預估627億,2015年將逼近900億,一年成長幅度,高達42%,市場潛力大,但其實台灣電子支付應用,跟亞洲其他國家比起來明顯落後,新加坡、南韓、大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例都超過50%,香港還高達64.5%,台灣使用率只有25%,成長空間還很大。

行動支付平台業者林志盈:「我想30萬張(SIM卡),如果我們第2季在商轉以後,我想30萬張,大概半年內應該有機會消化完畢。」

另外用戶也擔心手機遺失,隱私會不會因此外洩,一般來說手機都有密碼,APP平台也得輸入密碼,使用信用卡支付,還得進行驗證,3道關卡防密,但民眾早習慣使用「實體」卡片,電子支付的創新技術,目前使用比率偏低,平台多元整合應用,究竟能不能提高使用意願,挑戰民眾接受度。







#行動支付#電子錢包#電信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764

0.0567

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