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帶走無辜人命,「地下管線」維護問題,浮上檯面!國內管線探測業者說,台灣缺乏統一規劃,馬路蓋管線,都是先搶先贏,管線的「設計圖」,寫的是一個版本,施工完畢,卻沒有跟主管機關更新圖資,因此,下個施工單位很可能挖斷管線,再加上管線維修沒有專責專法,沒有明定維修檢查時間,地底社會其實是各自為政。
TVBS記者吳元熙:「拿在我手上的就是管線探測器,想要知道地底下有沒有埋管子,首先得要聽聲音。」
越靠近地下管線,探測器聲音跟著越大,使用探測器得左右來回移動,就像時鐘鐘擺一樣,聽聲辨位。管線探測人員張先生:「他這邊沒有(聲音)對不對,你這樣就有了,你再過來,沒有了,所以你要看這一帶,他的最大值在哪個地方,那個就是它(管線)的位置。」
螢幕數字也能輔助判斷,想要更精準,改用圖像顯示,黑色線條就是地下管線,確認行進方向,一邊走,一邊試,管線深度幾公尺,立刻就能知道。
管線探測人員張先生:「知道方向我們就跟著方向走就好,就一直走,跟著那條線一直走,這邊就是一個深度顯示,它現在是顯示米,0.59米,就是差不多59公分左右。」
不管地下有幾根管子,經過探勘幾乎都能發現,只要架設訊號機,跟探測器對好頻率,維修管線不成問題,國外常見的配備,台灣不是沒有,重點是缺乏整體法規,地下管線各自為政。
管線探測器業者李芳銘:「因為漏不會是突然間大漏,一定是從小漏開始,小漏你不處理,到後面就變大事情,台灣的下水道法有規定多大的管徑,多久要清理檢視一次,那管線沒有。」
更新管線、開挖道路,一不小心破了大洞,下水道、經濟部底下的油、電管路,還有公開管理,民營企業只剩內部自我約束,檢查時間不一,更嚴重的情況是「蓋管線的施工亂象」。
管線探測器業者李芳銘:「一個馬路新做好之後,其實是管線單位大家搶著蓋,萬一我還需要的時候,我還有空間做彈性嘛,共同管溝在國外是一個方式,共同的管道空間,把所有的管線單位都移進來,通通在這裡面,維護也比較方便。」
只是維修管線,卻變成路面塌陷,越往地下挖,洞口就越大,缺乏統一規劃,是可能原因,除了設計亂,廠商施工完畢,管線位置跟當初的設計安排,又是大不相同。
管線探測器業者李芳銘:「裡面施工的廠商到了現場之後,發現距離人行道兩公尺的地方,已經有別人的管線了,怎麼辦,我就把它埋在距離人行道三公尺的地方,他們並沒有把這個管線最後面的資料做成竣工圖,交回去管線單位,也就是因為這樣,常常才會有誤挖管線的情況。」
不管原因是貪圖方便,還是執行有困難,廠商做法讓意外可能性大大提升,國外做法,管線施工會用GPS紀錄位置,增加竣工圖的準確程度,甚至有專門公司,負責更新、蒐集管線資料。
管線探測器業者李芳銘:「如果我管線要開挖,我必須要跟管線單位買圖資,這個圖資是正確的,不是參考用的,台灣的比較危險的管線單位,他們公司裡面的管線探測器,可能總共一百多台,可是在中國,可能一個民間的探測公司,他們所擁有的管線探測器就有一百多台。」
基本的管線探測儀器,數量比不上大陸民間公司,除非台灣有獨特方法,避免意外發生,否則科學檢驗、加強檢查,不得不做,地下管線總體檢,已經迫在眉睫。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