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輸在起跑點,許多家長都會灌輸子女,要有前途就必須唸好大學、讀好科系,因為這樣的觀念,導致越來越多的「啃老族」,也就是大學畢業了,都還搞不清自己真正想做的行業是什麼,專家說,其實小孩子在13歲,也就是國中時期,是最重要的探索未來生涯規劃的分水嶺,如果早一點確立目標,未來選科系也比較容易掌握自己的目標,減少後悔的機率。
一下課,學生放下書包,開心地上起課後社團,動作一點也不馬虎,這些小小DANCER,只是國中學生,13歲的年紀,正在探索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天母國中校長林美雲:「國中的學生,他們其實課後也開始探索自我,他也會想瞭解我到底呢,有什麼樣的興趣,那我將來到底要怎麼樣的發展。」
為了幫助學生提前瞭解自己的性向,校方特地找來各行各業的專家進行演講,介紹自己的產業類別。演講人:「原來他們去了解光的作用,所以今天的議題是,我們能夠為地球做什麼。」
天母國中校長林美雲:「聽的津津有味的舉手,哇,最熱烈、最熱烈。」
天母國中校長林美雲:「給他們的機會越多,給他們的舞台越多,那我想會有學生從這裡面,的確是說,這就是我很希望繼續進一步去了解的。」
13歲是人生階段的起跑點,這階段的青少年,開始發展潛在的能力,但大多數的學生對於未來生涯規劃都是不清楚。學生:「不清楚。」
學生:「看到很多都想做,就是覺得什麼東西都很好,然後就想做,可是就是有時候都做不好。」
徬徨、迷惘,是多數國中學生對未來的感受,只有少數學生有明確目標。學生:「有想過要作室內設計師。」
學生:「我想要從事有關警察的工作。」記者:「未來你這個志向會改變嗎?」學生:「目前應該是不會。」
決戰13歲,有些人可以很早訂定目標,但類似之前鬧的沸沸揚揚,台大博士生賣雞排的案例,其實也不再少數。雞排博士(2013.3.15):「昨天賣到一片都不剩,只好跟客人說對不起,現在目前沒有雞排。」
唸了20年書,最後才發現自己要的,不是自己學的,被稱之為「晚熟」現象。師大教授吳武典:「我們在懷疑,這制度上是不是太晚了一點,因為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是延後分流的。」
所謂延後分流,是指台灣12年國教,一直到高二才實施「性向分班」,也就是文組、理組,和國外相比,似乎晚了一步。師大教授吳武典:「國中開始就要開始進行未來生涯的試探,那事實上那過程是不斷地這個過程,到了高中階段,應該有一些定向。」
學生面對職場生涯規劃,就從「決勝13歲」開始,但現在新新人類很多成為「啃老族」,因為搞不清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麼。上班族Amber:「當初選系有點太衝動,就是沒有勇氣再去考轉系,或者是轉學考,所以就這樣撐完4年。」
蹉跎4年青春,Amber不諱言很後悔。上班族Amber:「其實也還沒有確定未來的大方向是什麼。」
現在就邊做邊找興趣,Amber遲來的「職場規劃」案例,不是唯一,也絕對不是最後,如果人生能再重新選擇一次,Amber說。上班族Amber:「我可能就不會再選一樣的科系。」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