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E世語言也入戲 歌仔戲注入新創意

記者 詹瑋琦 蕭應強 福建 報導
發佈時間:2004/09/07 08:53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兩岸的歌仔戲雖然在唱腔上、身段上有所不同,不過都擁有相當長的歷史,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歌仔戲漸漸被年輕的一輩遺忘,因此許多劇團幾乎都很難生存下去,身為台灣最大歌仔戲團的明華園,以及在大陸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廈門歌仔戲團,怎麼看歌仔戲的未來發展,TVBS記者詹瑋琦、蕭應強來自福建的深入報導。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歌仔戲在台上演出,底下的觀眾看的是一楞一楞的,不過仔細看看,除了明華園演出是場場爆滿之外,其他劇團的演出,似乎沒有得到觀眾的熱烈迴響,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坦言,歌仔戲一定要視地點、視觀眾的不同,而因人因地制宜,免得觀眾興趣缺缺。明華園團長陳勝福:「以台灣來講,大都市小鄉鎮,我們會看場地的不同,室內室外,甚至就是說都市鄉村會推出不同的劇碼,所以明華園每年都有新的作品。」

不過看歌仔戲好像已經成為老年人的專利,看看現場的觀眾,要不就是老先生老婆婆,要不就是老年人帶來的孫子,似乎說明年輕人對於傳統戲曲已經不再感興趣。廈門歌仔戲團長黃天福:「歌仔戲4大件打擊樂,還有把歌舞劇的管絃樂融進來,這個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但是在嘗試中,我們還要注意保留傳統的,不能變味。」

把傳統戲曲注入新元素,能不能讓歌仔戲在這麼多的藝術文化中起死回生,各個劇團都在嘗試當中,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傳統戲曲絕對不能從此消失。

#歌仔戲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38

0.0441

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