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總統引反戰曲 余光:符台灣處境

記者 蔣志薇 葉俊宏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05/03/24 18:4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陳總統今天引用美國反戰民謠歌手「鮑伯狄倫」的歌曲「飄揚在空中」,比喻台灣仍受到戰爭威脅的處境,究竟當初「鮑伯狄倫」寫這首歌的心境和時代背景如何?真的貼近台灣當前處境嗎?音樂評論家「余光」帶我們了解。

美國歌手Bob Dylan歌曲「Blowin' in the wind」:一個男人在被稱為男人之前,要走過多少路呢?

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描述面對戰爭砲彈的無奈,總統文稿小組成員聽到時,深感貼近台灣現在的處境,陳總統也拿來抒發心境。專業樂評人余光:「(陳總統)藉著鮑伯狄倫隨風而逝的意思,戰爭是死亡,只有和平才有生路,關心台灣人民命運的呼籲,這可能是他舉這個例子最大的原因。」

美國歌手Bob Dylan歌曲「Blowin' in the wind」:炮彈藥發射多少次?才會永遠被禁止?

1960年代接連的冷戰和越戰,以及種族衝突,讓BOB DYLAN對和平有無限的期待。專業樂評人余光:「那個時候(鮑伯)只有21歲,所以他覺得他有很多朋友,跟他年紀差不多,當時的美國發生很多戰爭,也許他的朋友一去不復返,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所以他的感觸就很深刻。」

Blowing in the wind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反戰歌曲,現在已經64歲的Bob Dylan,如果知道他的歌曲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呼籲全民站出來反併吞的口號,不知道BOB DYLAN會不會感慨,時代已經進步,戰爭威嚇的戲碼卻還存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54

0.0611

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