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台北的面貌常常在改變,但有些地方在特定時間卻是讓人一點也認不得。這裡真的是在台灣嗎?台北市中山北路晴光市場一帶,其實只有禮拜天是這樣的面貌,看到的是菲律賓人、聽到是菲律賓話、吃的也是菲律賓食物。
菲律賓華僑Eric施先生:「豬的皮下去炸的。」記者:「我知道炸豬皮。」菲律賓華僑Eric施先生:「我們台灣人是沒有在吃的,我們只有在滷菜才用,菲律賓人煮法不一樣,可以直接拿起來吃的。」
食物當然有不一樣的煮法,但許多菲傭們週一到週六都幫雇主做台灣家常菜,也只有這一天可以吃到家鄉不一樣的煮法。
也只有這個休假的日子可以接收家鄉最新的資訊,報紙雜誌都是當週的,老闆說進去看看,連電視都是小耳朵衛星接收的菲律賓電視台。
菲律賓人:「來到這裡變得像來到菲律賓一樣,說實在這個地方禮拜天叫小菲律賓,不像台北了,這個地方禮拜天都是菲律賓人比較多。」
這樣的菲律賓商店在附近還有好幾家,台灣人走進來買東西會先確定一下講中文真的可以通嗎?明明所有人講的都是聽不懂的話,明明在台北彷彿進入陌生國度。
外勞餐廳業者方德泉:「這邊作完禮拜,順便在這附近吃飯,也是吃當地菲律賓料理的東西,甚至於還可以在這邊買他們要的電話卡,或者寄些包裹回菲律賓。」
方德泉是台灣人,但像他認識這麼多外勞的台灣人其實不太多,開餐廳做外勞生意,使他對北台灣的外勞圈特別瞭解。
其實所有想做外勞生意的也都有必要瞭解他們的生活,例如中華電信搶外勞電話卡市場,星期天沒休息直接在這裡設攤幫外勞開戶辦卡。同樣的讓菲勞匯錢回家的公司,星期天更是辦公天人們忙進忙出沒有停過。
托運寄包裹的今天也特別忙,菲律賓勞工們辛苦賺錢其實也是為了這一刻,總算可以買點東西回老家,送到之後托運公司還貼心地拍張照片,讓人知道相隔千里遠的家人真的收到了。
業者:「我們每個地方都要去,有一些很遠還要坐這個水牛。」
離家在外打拼不管坐水牛或大象,包裹能夠送到這件事絕對要緊。至於包裹裡的東西通常也在這附近解決,方德泉帶我們走進平常台灣人很少進入的百貨大樓裡,中山北路這棟商場二樓是全然的異國體驗。
方德泉:「台灣的東西啦、還是菲律賓的卡、電話卡,電話卡最多,就這樣賣手機、賣金子,有的東西可以賺錢的都會賣。」
郭老闆本身是菲律賓華僑清楚菲律賓人在台灣的需要。
郭老闆1):「這棟樓十幾年前生意已經不好了,所以都沒有人上來都是在樓下。」
他們很早就在這裡開店直到菲律賓人越聚越多,這棟大樓早期是舶來品精品店集中的商場,現在成為異國風味十足菲律賓的生活雜貨區。
剪一次頭髮250元,平常為人服務的菲律賓幫傭,總算到了週末也能輕鬆被人服務一下。
同樣星期天的另一個場景,印尼女幫傭也有自己的空間朋友的生日聚會,特別精心打扮或是回歸自己的宗教信仰,總之這是輕鬆自由的一天。
印尼的KTV音樂剛響起,男男女女紛紛走進來,不論週間各自做什麼,工作家鄉的歌曲凝聚印尼勞工們的感情。
幾乎所有來台灣的印尼人都知道這裡,這是印尼勞工尋找家鄉慰藉的據點。
印尼商店業者:「大家都知道這是台北車站,大家都來這邊合在一起,不知道路的朋友帶過來,漸漸這一帶就形成,印尼人到周末就會來這邊對,台北車站見面這樣子,所以他們知道路就會帶過來這邊,有賣吃的什麼他們都知道。」
印尼人喜歡吃辣吃鹹口味比較重,印尼咖哩更是一大特色,方德泉跟印尼的老闆們也熟,他說就像菲律賓人集中晴光市場,印勞和印傭們也在這裡體驗家鄉味,北平東路這一帶,同樣週一到週五安安靜靜,而週日走進來幾家餐廳煮起咖哩牛肉,連空氣都有印尼味,很容易忘記自己身在台灣。
另一個東南亞異國風味區,在台北縣中和南勢角圓圓胖胖的緬甸字體,在台灣其他地方幾乎非常少見,這裡卻在招牌上處處看得到,華新街上甚至偶而看到穿著緬甸傳統長裙的男子,民國6、70年代,不少緬甸移民陸續搬到南勢角,至今估計大約3萬緬甸華僑落腳中和他們所帶來的,最明顯的是緬甸食物。
記者:「為什麼叫做夫妻餅啊?」老闆:「兩個拼在一起,兩個黏在一起,上面跟下面黏在一起。」
老闆說這種夫妻餅是全台灣獨家,內餡是豌豆是緬甸人的傳統點心,老闆為了服務附近的緬甸華僑,特地去緬甸買到這專門的盤子,空運帶過來,一顆5元的夫妻餅,老闆從早上六點賣到晚上,對所有住過緬甸的人來說是共同的記憶,這是食物和香氣帶來的獨特家鄉情懷。
搬到中和的緬甸移民帶過來的不只這二十多家風味獨特的滇緬小吃,還包括一種生活型態,緬甸人重視早餐,要吃得多吃得好慢慢享受,香濃的奶茶配上印度烤餅或是奶油咖哩,各種不同口味的拉餅,甚至有人一大早喝奶茶配豌豆炒飯,多采多姿的早餐,成為緬甸華僑帶來台灣的一大特色。
緬甸流行歌曲也讓緬甸商店裡充滿濃濃異國風味,緬甸人信仰的的佛教書籍,和緬甸日用品,全台灣幾乎只在這附近才找得到。
緬甸金鷹商店洪于龍:「這種你們看起來是麵類,這不是麵,豌豆粉做的,是零嘴很好吃。」
大台北的異國風味,來自勞工和移民,其實已經為台灣注入多元與趣味元素。
這個地方幾乎是北台灣東南亞勞工最大的聚落,桃園火車站附近一樣星期天看到的場景,外籍勞工的臉孔絕對超過本地人。
火車站前蔣中正銅像下泰國印尼泰國不同國籍勞工朋友的聚會,成為國際化的角落。
方先生:「這邊現在很多工廠都成立,像後火車站或龜山工業區,很多工廠,就是很多外籍朋友。」記者:「禮拜天就變這樣?」方先生:「變成一個指標性的聚會地點。」
桃園火車站通往後站的地下道來來往往的臉孔呈現出不同於一般認知的台灣新面貌。
民眾:「來這邊要吃什麼都可以,吃越南也有菲律賓也有,泰國也有。」
人的聚集也是特色食物的聚集,除了青芒果、涼拌木瓜,桃園後火車站的餐廳連擺設都像讓您置身泰國,星期天晚間大開眼界,北台灣異國地圖的最後一站在台北縣新莊的化成路,這幾年附近工業區雇用越來越多泰勞,讓化成路也逐漸成為看起來不像台灣的泰國聚落,平常在工廠宿舍的泰勞也只有週末可以出來喝酒聊天。
泰國小吃店家:「還不錯,可是現在有差一點,台灣泰勞越來越多對不對,他們就講化成路這裡人好多,就來這邊開,我剛開的時候我第一家。」
五年前附近第一家泰國小吃,到現在新莊化成路已經成為泰勞吃喝玩樂的重要據點,甚至熟悉外勞生態的方德泉經營的這家餐廳,還有專屬的泰國樂團長期駐唱。
藍天樂團的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當中,有汽車零件工廠、噴砂工廠和塑膠工廠員工,每個禮拜五練習,週六週日固定駐唱演出,這幾年已經成為台灣泰國勞工圈的話題,他們唱的泰國搖滾,或者自己在台灣創作的歌曲,往往能夠觸動泰勞人心,不久前麥寮六輕傳出泰勞騷動,他們還被請去演唱紓解同鄉們的情緒。
台下有時也會有台灣人來捧場,他們是願意瞭解泰勞和願意接觸異國文化的年輕人,不過通常這裡是泰勞放鬆心情的地方。
方德泉:「很接近他們的想法,畢竟都是在台灣的外國人,那聽這樣的聲音,這樣的音樂,跟搖滾的節奏很親切,很拉近他們彼此間的距離。」
平常的他們沒有那麼快樂台上台下,他們都是在台灣打拼的工人,目前正有超過30萬外籍勞工在台灣工作生活,他們帶來勞力,也同時帶來美食與文化,而台灣人的開放與接納,讓這裡更豐富更有趣也更真正的國際化。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