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仔麵」,現在到處幾乎都可以吃到,大骨湯搭配油麵,淋上紅蔥油提味,民眾在家也能夠自己烹調,家常口味和另一種「擔仔麵」同樣並列台灣2大「名麵」,有人覺得,吃起來有點類似,但其實切仔麵特殊在於,煮麵必須使用竹製器具,而且得靠手腕力道,而擔仔麵是以蝦湯為基底,搭配肉燥和蝦子,海鮮味十足。
切仔麵業者:「轉啊,就是這樣轉啊。」
不斷甩動「摵仔」,讓油麵麵條在滾水中,順時針轉動,手腕力道特別重要,這個動作就是好吃關鍵,也是切仔麵的由來。切仔麵店業者:「差不多轉40、50秒,然後再放豆芽菜,再弄個兩下。」
麵條金黃Q彈,�頭放點豆芽菜,再淋上熬了7個小時的排骨湯底,和一匙爆香過的紅蔥油,香氣馬上撲鼻而來,無須其他配料,切仔麵又有人叫它「陽春麵」,甚至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來,但簡單的美味源自新北市蘆洲,已經超過60年,同樣很有歷史的還有這一碗。
坐著煮麵,旁邊就放著傳統扁擔,這是台南擔仔麵,又稱為度小月,1895年就有人在港口附近挑擔子叫賣,乍看好像和切仔麵很像,其實就地取材,以海鮮為基底,淋上微甜肉燥,一小碗就要50元,業者說,不平價是有它的道理。
擔仔麵店店長張奉瑜:「就是吃個『味道』而已,用海鮮的部份,所以它和一般陽春麵啊或是其他一些乾麵,它價格上,價值就會有點不太一樣。」
兩者比一比,切仔麵和擔仔麵,一邊用大骨熬湯,一邊是蝦頭熬湯,切仔麵淋油蔥,擔仔麵加肉燥,美味秘訣還有一整尾的新鮮蝦子,加上不同配料,變化更多,但它們都是很有台灣味的2大「名麵」,同樣飄香超過一甲子。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