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中抗菌產品的普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醫師劉博仁透露,一名八歲女童因情緒不穩、睡眠障礙及腸胃不適等症狀就醫,經檢測發現尿液中三氯沙濃度竟然超出標準值9.9倍,引發醫界高度重視。這起案例凸顯了日常生活中常見抗菌產品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
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一位八歲女童近幾個月出現情緒不穩定、失眠、腹痛及腹瀉等症狀,就連學校老師也反映她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經過基礎檢查和抽血後,發現女童的甲狀腺功能呈現輕微亢進的狀態,為了查出潛在原因,他安排女童進一步進行環境荷爾蒙檢測,結果顯示,尿液中的三氯沙濃度明顯偏高,超出標準值達9.9倍,追查原因後發現,女童每天多次使用含三氯沙的漱口水和牙膏,可能是造成體內三氯沙濃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劉博仁指出,三氯沙是一種自1970年代開始被廣泛使用的人工合成抗菌劑,常見於抗菌牙膏、漱口水、洗手乳、香皂、沐浴乳、洗面乳,甚至抗菌衣物、鞋墊及塑膠製品中。根據2022年發表在《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的系統性回顧研究指出,三氯沙可能會影響甲狀腺素與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其中兒童及青少年的風險更高。
他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
- 仔細閱讀產品成分標示,避開含有Triclosan(三氯沙)或Triclocarban(三氯卡班)的產品
- 一般清潔只需使用肥皂與清水,無須特別使用抗菌產品
- 家中有孩童應選擇無添加抗菌劑的兒童牙膏與清潔用品
- 維持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適度運動等健康生活習慣
最後劉博仁表示,該名女童在停止使用含三氯沙產品後,經過兩個月追蹤,甲狀腺功能明顯改善,睡眠品質及情緒狀況也獲得顯著進步。這個案例提醒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微小選擇都可能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