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不過你知道元宵跟湯圓其實不同嗎?元宵節吃湯圓由來?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元宵節要吃幾顆湯圓?花5分鐘了解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意義
元宵節吃湯圓主要象徵團圓、和睦與吉祥,背後有歷史歷史與民俗文化因素。「元宵」的圓形外觀代表圓滿、團圓、和諧,與元宵節為農曆新年最後一天、家人團聚的氛圍相呼應。元宵節的歷史傳說和民俗
相傳,相傳漢武帝時期,宮女「元宵」思念家人,整天以淚洗面,漢武帝寵臣東方朔無意間看到「元宵」想投井自盡,東方朔趕上搭救並決定想幫助元宵。他跟漢武帝說,火神鳳玉皇大帝命令,將在正月十五火燒都城長安,唯一的解方式讓元宵在這天做很多湯圓獻給火神,並在正月十五這天掛燈籠,通知百姓入城賞燈。到了正月十五這天,長安城掛起燈籠,元宵的父母也進城賞燈,看到元宵後終於一家團聚,而經過這晚長安城也平安無事,漢武帝非常高興,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都要做湯圓奉獻給火神,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的典故。
這樣的習俗到了宋代已經慢慢普及,宋代已有類似的糯米團點心,稱為「浮圓子」或「圓不落角」,寓意「事事圓滿」;明、清時期元宵更成為元宵節的必備食品,並在不同地區發展出多樣化口味。
元宵節文化意義
元宵節吃湯圓湯,湯圓的「圓」相聲人生圓滿、家運興旺,也符合中國傳統吉祥如意的寓意。許多地方也有「吃湯圓招財」、「吃湯圓添福氣」的說法,特別是在商人家庭,吃湯圓寓意財源滾滾,同時元宵節吃湯圓也是向祖先或神明祈求平安、和樂。
元宵節吃什麼湯圓?看懂湯圓與元宵的區別
冬至吃湯圓、元宵節吃元宵,都是國人的習俗,但其實元宵和湯圓有很大的不同。根據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修銘的說法,湯圓與元宵都是以糯米粉為基礎原料,但湯圓的做法是將糯米粉加水揉成糰,再搓成一顆顆小圓球,或將餡料包入後搓成圓球狀。更多新聞:元宵吃湯圓!應煮超過70℃、內外全熟 「這樣」保存最安全
元宵則是先將餡料做好,沾水後放進裝有糯米粉的竹篩中,搖動竹篩使餡料滾動沾附糯米粉,反覆進行數次讓元宵逐漸成形。湯圓和元宵由於製作方式不同,因此後續的料理方式跟口感都不大相同:
元宵 | 湯圓 | |
口感 | 外皮較硬,口感較有層次,餡料與皮之間稍微有間隙 | 由於糯米皮是直接搓揉成形,因此外皮較軟糯、Q彈,口感較細膩 |
烹調方式 | 適合水煮、油炸(俗稱炸元宵),但不太適合煎或煮成甜湯 | 可用水煮、炸、煎、甜湯等不同方式烹調,如花生湯、紅豆湯、薑湯等 |
流行地區 | 中國北方 | 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地區 |
元宵節吃什麼開運?5種食物助你增運勢
元宵節想開運,可以吃5種食物:- 湯圓:有闔家團圓、諸事圓滿的意涵。
- 生菜:有「生財」的諧音,象徵財運旺旺來。
- 餃子:製作湯圓的過程其實類似做餃子,都是把餡料包進麵團/麵皮中,而餃子又有招財進寶之意。
- 麵條:有運氣綿長的意思。
- 年糕:年糕有步步高升、運勢看漲的意涵。
更多新聞:元宵節拜拜指南》拜土地公、地基主的時間流程與供品水果準備
元宵節湯圓要吃幾顆?
根據塔羅牌老師艾菲爾的說法,在元宵節這一天,吃三顆湯圓代表三陽開泰,象徵新生、興盛、欣欣向榮的美好兆頭。 因此,可以選擇在這一天吃三或三的倍數顆的湯圓,以此招來好運。但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都是用糯米和餡料例如芝麻、花生、紅豆、豆沙等等製作而成,熱量不低。根據食藥署資料,以花生甜湯圓為例,4顆就相當於1碗白飯的熱量,且含脂肪約12.9公克,已超過一天脂肪攝取上限的五分之一、含糖量約為8公克,超過每日攝取糖分上限的三分之一(以6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脂肪每天不能超過60克、糖分每天不能超過22克)。
整體來說,4顆包餡湯圓或約59顆無餡紅白小湯圓,熱量就有280大卡,相當於1碗飯的熱量,若是小湯圓經過油炸,再沾上煉乳及花生粉食用的熱量更高。所以建議每天不要吃超過2顆湯圓,如果吃了超過4顆湯圓,當天就應該減少一碗飯,以免攝取過多熱量。
元宵節湯圓食譜推薦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還可以用湯圓做出不同的料理。以下介紹用現成湯圓變化成3個不同的甜品:氣炸鍋炸湯圓
材料:
- 小湯圓10-15 顆
- 地瓜粉(或太白粉) 2 大匙
- 油(適量,建議用耐高溫的葵花油或沙拉油)
- 煉乳、花生粉或黑糖粉
作法:
- 裹粉:湯圓均勻裹上一層地瓜粉,靜置 5 分鐘(避免過於濕潤)。
- 放入氣炸鍋:設定180°C 預熱 5 分鐘後,將湯圓放入氣炸鍋內鍋,薄薄噴上一層油,避免炸完過乾
- 開始氣炸:第一輪180°C 氣炸 6 分鐘,中間搖晃一次,讓湯圓均勻受熱;結束後第二輪升溫至 200°C,再炸 3至4 分鐘,讓表皮更酥脆。
- 取出後,可撒上花生粉、黑糖粉,或淋煉乳,趁熱吃外酥內Q!
燕麥奶元宵
材料:
- 湯圓(芝麻或無餡皆可)8-10 顆
- 燕麥奶 400ml
- 桂花蜜 2 大匙(可用蜂蜜替代)
- 冰糖 適量
- 乾桂花 少許(裝飾用,可不用)
作法:
- 煮燕麥奶:燕麥奶倒入鍋中,小火加熱至微滾,或用市售現成無糖燕麥奶。
- 另煮湯圓:水煮滾後放入湯圓,浮起後煮 1 分鐘後撈起。
- 調味:將煮好的湯圓放入燕麥奶,加入桂花蜜、冰糖攪拌均勻。
- 擺盤享用:倒入碗中,可撒上一些桂花裝飾(可略過)便可享用。
客家鹹湯圓
材料:
- 糯米湯圓(白色小湯圓)200g或鮮肉湯圓數顆
- 豬五花肉(或梅花肉)100g(切小條)
- 香菇 3至4 朵(泡軟切絲)
- 蘿蔔乾(菜脯)2 大匙(可選,增加客家風味)
- 蝦米 1 大匙(增添鮮味)
- 韭菜或芹菜 1 把(切段,最後加入)
湯底調味
- 蒜頭 3 瓣(拍扁)
- 醬油 1 大匙
- 米酒 1 大匙
- 白胡椒粉 1/2 小匙
- 高湯 600ml(可用大骨湯或清水+1 顆雞湯塊)
作法
炒香配料(A):
- 鍋中加1大匙油,先炒香蒜頭、蝦米、蘿蔔乾、香菇。
- 加入豬五花肉拌炒至微焦香。
- 加入醬油、米酒 拌炒1分鐘。
煮湯底:A鍋中倒入高湯,加蓋小火煮 10 分鐘,讓味道融合
煮湯圓:另取一鍋水,煮滾後放入小湯圓或鮮肉湯圓,待湯圓浮起再煮 1 分鐘後撈起。在另外一鍋先煮好再加入湯底,可以避免湯變濃稠影響口感。
組合、調味:
- 把煮好的湯圓倒入湯底,撒上 白胡椒粉 調味。
- 最後加韭菜/芹菜,拌勻後關火,便能享用
*民俗說法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