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華隊潘傑楷拚戰至脫臼!醫曝1關鍵不留後遺症

編輯 顧詩蓓 / 責任編輯 林思妤 報導
發佈時間:2024/11/25 17:50
最後更新時間:2024/11/26 09:37
潘傑楷滑壘致左手小拇指稍微脫臼。(圖/胡瑞麒攝)
潘傑楷滑壘致左手小拇指稍微脫臼。(圖/胡瑞麒攝)

中華隊球員潘傑楷棒球冠軍戰中的英勇表現令人動容,在第七局關鍵時刻,他因積極撲壘不幸造成左手小拇指脫臼,並提前退場,他的傷勢引起球迷擔心。對此,專家解析運動員的復原挑戰與運動傷害的處置建議。運動員脫臼會有後遺症嗎?脫臼後會再復發嗎?

11月24日,中華隊在冠軍戰中以4比0擊敗日本,終結其國際賽27連勝紀錄,締造歷史新頁。然而,比賽中展現拚勁的中華隊強打潘傑楷,在一次積極撲壘時左手小拇指脫臼,雖然頒獎典禮上他親自安撫球迷,說自己「狀況滿好的」,但仍引起大眾關注此類運動傷害的潛在影響,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對此進行了專業解讀。

 

潘傑楷受傷的過程與最新狀況

比賽進行至第七局上,潘傑楷擊出一記游擊滾地球後奮力滑壘至一壘。但他的左手小拇指在衝刺與著地過程中受到強力衝擊,導致左手小拇指脫臼。他當場因疼痛表情猙獰,並提前退場接受治療。稍後中職聯盟發布消息指出,潘傑楷的傷勢已經由隨隊醫師固定,並送醫進一步處理。在頒獎典禮上,他再次登場並表示「狀況滿好的」,讓球迷稍感安心。

脫臼後的正確處置:儘早復位是關鍵
 

吳凱文表示,脫臼後的第一步處置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情況是儘早復位,因為脫臼的關節變形會對周邊組織施加壓力,可能導致神經和血管的損傷。由於骨折與脫臼的症狀可能混淆,未經專業診斷時切勿自行處理,應立即就醫。固定患部並進行冰敷是暫時緩解疼痛與腫脹的有效方法,建議每兩至三小時冰敷20至30分鐘,持續48小時。

脫臼對神經與血管的隱藏風險,嚴重恐截肢

脫臼可能引發軟骨損傷、神經壓迫或血管擠壓。吳凱文指出,神經受損會導致患指麻木、刺痛甚至無力,血管損傷則可能使手指蒼白、冰冷,嚴重者可能引發缺血性壞死恐截肢。因此,脫臼後若有麻木感或手指顏色異常,應立即就醫處理,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手術治療。

運動傷害怎麼辦?運動員復健跟一般人的不同之處

針對運動員的處置,吳凱文提到,復位後會更早介入復健運動,避免關節僵硬影響未來表現。例如,在適當固定後,開始進行輕微的關節活動以促進功能恢復。此外,醫師會以影像確認是否有細微骨折或韌帶損傷,並設計適合個人需求的復健計劃。對於普通人來說,則應更注重穩定恢復,避免過早活動造成二次損傷。

脫臼後會有後遺症嗎?再次脫臼可能性大

脫臼後若未妥善固定,受損韌帶可能導致反覆性脫臼,生活與運動表現大受影響。吳凱文強調,固定期間必須充分恢復韌帶與周邊組織的穩定性,否則輕微動作或碰撞都可能再次脫臼。對於受傷程度較重的患者,可能需進行韌帶修補手術或關節固定治療。
 

預防運動傷害的小技巧

吳凱文表示,潘傑楷的傷勢是意外傷害,不太算運動傷害。若要預防運動傷害,充分熱身與肌肉強化是預防脫臼的重要基礎。運動時應採用正確姿勢,並根據運動特性使用適當護具,例如肩關節護具可以減少關節衝擊。對於手指等小關節,儘管難以完全預防,仍建議保持正確動作與良好運動習慣。

老人會容易脫臼嗎?年齡與脫臼的關聯

吳凱文解釋,年齡本身對脫臼的影響有限,但生活習慣與運動模式可能會增加風險。例如,年長者若肌肉力量較弱或骨骼較脆,可能面臨更高的脫臼風險。因此,保持適度運動與健康生活習慣,對於降低風險至關重要。

潘傑楷的積極撲壘雖帶來小拇指脫臼的意外,但在專業醫師的即時處理與後續復健計劃下,應能順利恢復。對於運動員與普通人而言,意外無法完全避免,藉由正確處置、及時就醫與良好的運動習慣,可大幅降低脫臼造成的長期影響。
 

◎ 諮詢專家/吳凱文醫師

原文請見:中華隊潘傑楷拚戰至脫臼!醫:最壞情況恐截肢 脫臼不留後遺症關鍵是這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024史上最熱一年◢

👉地球發高燒台灣未來冬季恐歸零?

👉半顆高麗菜破百,極端天氣惹禍

👉這4電器吃光荷包!教你省電祕訣



12強棒球賽

#中華隊#世界冠軍#世界12強棒球賽#脫臼處理#脫臼復發#脫臼後遺症#潘傑楷#吳凱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00

0.0757

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