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高溫會導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脫水等狀況,增加血栓形成風險,進而提高缺血性中風發生風險。研究發現,夜間高溫暴露與中風死亡率提升有關,氣溫升高會影響到腦、心血管或是中風發生率的增加。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主任張楷杰;「另外如果說血液中的水份太少,導致血鈉的濃度太高,這也是常見中風出現的一個理由,那還有貧血的人,他也會常常因為太熱的時候產生中風的一個現象,那另外跟中風一個比較相關的因子,除了跟天氣、氣溫本身之外,跟溫差也有關係。」
東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卜詩筠:「氣溫的一直普遍的升高,那最近到像白天已經超過30幾度,那晚上也可能接近28到30度的這個氣溫,那最近有一些資料顯示,溫度的升高,氣溫的升高都會影響到我們腦、心血管或是中風事件的發生率的增加,那這個是確實一個因為全球暖化,那氣候變遷的一個普遍現象。」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高志堅:「老人家的族群由於本身可能有一些血管狹窄的狀況,導致顱內其實是慢性缺血的狀態,一旦在高溫的天氣下發生脫水的狀況,就有可能由缺血進展為中風,所以在夏日水分的補充是很重要的。在老人家族群之中,有不少患者是有顱內血管狹窄的狀況,那這樣的患者本身的腦部就已經有缺血的情形。」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美國中風協會發表,針對氣候變遷對中風造成的影響做出探討,在PM2.5比較高的環境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如果在過熱的或過冷的環境之下,也會增加腦中風及腦中風死亡率。」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詠鈞:「當我們本身室內外的溫度差過大的一個狀況下,人如果忽然一進到冷氣房,他本身的話,他的腦血管因為低溫,他會急速的一個收縮,那導致說血流就是血壓上升,阻力變大,那容易導致腦出血,那就是俗稱的一個腦溢血的一個狀況,那在一個嚴重的一個狀況下,有可能會有30%以上的一個死亡機率。」
彰化秀傳醫院急診醫學部總監黃炳文:「實際上甚至有很多地方的溫度,都已經會來到了37度以上,那這時候怎麼辦呢,我們只剩下一個機制可以來散熱就是喝水,喝水讓體表這個水分水蒸氣散失蒸發,來降低我們身體的溫度,那其他我們幾個機轉像熱傳導熱對流還有熱輻射,這幾個在37度以上大概都已經失效了,所以要記得在37度以上炎熱的天氣,一定要記得多喝水。」
彰濱秀傳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李岱安:「核心體溫就會從正常的37度變成38到40度,出現一些沒有辦法流汗啊,然後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視力也有出現障礙,或者是意識混亂甚至昏迷或抽筋的狀況,那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緊急送醫,那核心溫度超過40度的時候就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那就有可能會休克、心臟衰竭、心臟不跳或是亂跳,或是多重器官衰竭就必需要趕快緊急降溫,這樣不然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醫師提醒天氣炎熱,務必要補充水分,如果水喝太少,導致體內缺水,再去運動,容易導致大腦血管突然塌陷,有可能會增加外傷腦出血可能性,絕對不可輕忽!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