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爭議頻傳,衛福部社家署新公告,將把博愛座,改名為優先席,且原本是讓座給老弱婦孺,要改成實際需要者。社家署解釋,原本老、弱、婦、孺,老在最前面,就怕讓人誤解,這四個字是排優先次序。但也有學者認為,沒有面對問題、找出共識,改名等於是退讓,更可能造成世代間的分裂。
博愛座爭議延燒,也有民眾認為乾脆取消,為了滅火,衛福部社家署最新公告,博愛座將改成優先席,原本寫讓座給老弱婦孺,改成其他實際需要者,28號公告縮短預告期到7天,將送行政院跟立院,再確定上路時間,但也有民眾擔心語意不清,會造成長者和年輕人對立。
民眾:「有些人看文字,可能不懂那個文字的敘述,喔這到底是什麼,什麼優先去使用的怕有些人會誤導。」
也有長者認為改名後也能接受,社家署也解釋,原本條文裡面使用「老弱婦孺」字眼,可能讓民眾誤以為,「老」在最前面就最優先,但老人對座位的需求,不見得比其他族群更強烈,國人平均餘命超過80歲,健康狀況良好的高齡者不在少數。
社家署身心障礙福利組長尤詒君:「其實是跟國際接軌的一個做法,我們也看了一下國際上的例子,其實在這樣的一個優先席的背後意涵,是希望創造一個共好的一個社會。」
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所教授侯勝宗:「這不叫容忍叫一種退讓,甚至不去捍衛整個,我們共同價值主張的主體性,那我們就會慢慢愈來愈走向一個分裂,甚至於所謂的不同次文化,各自主張自己的價值。」
學者認為即使改名,但還是沒進一步討論,以及對人文素養的共識,面對博愛座爭議考驗,還是無法找到平衡點。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