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延遲退休!研究:促進健康老化 他「退而不休」堅持做「這件事」貢獻社會!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廖廣賓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26 22:45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26 22:59

許多人既定印象認為退休年齡是65歲,事實上不少人即便是退休後還是很積極改變生活方式,甚至是再學習或持續工作退而不休!65歲退休像是一個夢想,新退休年齡可能是75歲,為何專家建議各個國家「延遲退休」,而民眾對於這樣概念想法如何,帶您來看!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您理想退休年齡是。」

民眾張先生:「我認為是75歲。」

民眾王小姐:「65歲因為我覺得那個時候,剛剛好可以退休,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民眾Michelle:「75歲因為我覺得,人生如果再往前走,每天活得很快樂。」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看來許多民眾對於退休年齡各有自己的看法,隨著醫療進步,人類的壽命逐年增加,長壽拉高退休總費用,65歲退休像是一個夢想,新退休年齡可能是75歲,有一項研究估計,延遲退休6個月,相當於在30年內額外節省1%的收入,工作還可以提高人們半退休的生活品質,研究發現社會化和使命感,是促進健康老化的關鍵因素。」

今年72歲梁賡義是國際知名生物統計學家,過去他與同事共同設計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的統計方法,包括廣義估計公式。這方法至今仍被廣泛採用,對於各種疾病預防及臨床研究產生重要作用。曾擔任過國立陽明大學校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即便現在已經卸任了,他還是持續在工作,為了他理想目標邁進!

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我覺得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為社會做貢獻。我現在其實還滿忙的,除了在這個逢甲大學擔任那個春雨講座教授,也當他們校務顧問,希望能夠幫忙推動這個全人教育。因為我過去五年在國衛院,那跟衛福部建立很好的關係,他們對我們有這個信任,反而我退休的話,他可能有的事情,他更方便來找我,包括這幾年到那個WHA日內瓦開會。

從公共衛生到全人教育梁賡義:「分享人生探索。」

開創台灣生物統計學研究,公衛學家梁賡義更展現全人教育者的完美典範。

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我現在是72歲可以說退而不休。所以嚴格說來,好像從國衛院卸任了。可是我還是希望說,能夠更有機會能夠對社會做更多的事情。事實上14年前從美國回來,就是說想到這裡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地方,很高興很榮幸有機會回來,能夠從陽明大學開始推動全人教育,讓國衛院在那個疫情期間,能夠帶領大家一起幫政府打一場仗,我覺得是很,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一個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醫師彭莉甯:「很多的長輩他們即便過了65歲之後呢?其實他們也非常的積極的去享受,他們人生也非常積極地去追夢跟圓夢。那像前陽明大學校長梁賡義校長,他在退休之後呢,其實也非常積極地去提攜後進,那也非常的認真的,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健康老化的一個典範。」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為何建議延遲退休?一般來講,人退化過程當中,其實很需要內在的能量。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內在的能量其實包括說,如果你能夠繼續有這個身體的操練、腦部的刺激,還有社會人際網絡的交往,這樣子其實,這樣子的老化才是一個很成功的老化,所以我們才會說,為什麼還要持續的工作或是不要退休,繼續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醫師陳明翰:「像歐洲一些國家,他們的這個退休金都很好,所以其實你要叫他延遲退休是不太可能。在臺灣的話,其實是還有很多討論空間,那尤其是一些,比較一些特殊的執業類別,比方說像一些研究人員,像醫事人員。」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郭慈安:「想像因為現在人類老化,我們平均年齡八十幾歲,其實從六十五歲開始退休,幾乎還是另外一個三十年的工作時間。」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教授/醫師彭莉甯:「如果你的身體狀況很好,你還可以有機會去貢獻你的所學,或者是你還有一些人生的夢想,要去追尋或是想要圓夢,我覺得都可以在65歲之後去實行。」

延遲退休!人口高齡化.提升老年生活質量策略。

專家認為人口高齡化,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普遍延長,導致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持續維持有目標的生活有助於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聯繫,減少退休後可能出現的孤獨感。






 
#退休年齡#延遲退休#改變生活方式#持續工作#健康老化#壽命增加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27

0.0863

0.219